书评 | 兴奋,还有纠结 ——《与机器人共舞》
人工智能在未来到底是我们的主人、奴隶还是伙伴? 答案就在人类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决策中!这关乎我们、关乎人类、关乎我们将来创造的世界!但这一切——与机器无关!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岁末在召开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在致大会贺信和批示中表达了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关注。熟悉中国经济环境的人心里都明白,这意味着“下一个风口”快来了。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在2000年我国仅进口380台工业机器人,2013年进口了36860台。这13年间,进口数量增长了两个数量级。工业机器人2013年全球销售量约17.9万台,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比增长12%;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60%。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我们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已经来了!
不知怎的,在很多人“兴奋”之余,我内心里面对机器人这个话题依然有些“纠结”,也许是受科幻电影的影响太深的缘故,无论是小时候的《未来世界》,还是后来的《黑客帝国》《钢铁侠》《超能查派》《机器姬》……我对人类创造出的这些智能机器未来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如何一直心存疑虑。它们(当它们学会了“学习”,人们与它们产生“情感”之后,也许我们会称“他们”或“她们”)到底是我们主人、奴隶还是伙伴?
记得前不久,我参加了《新智囊》的一个高端,研讨《智能——时代的文化疆域》这本书,其中一位专家明确提出,智能机器一定会创造并突破我们人类现有的文化疆域,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若真如是,那么“与机器人共舞”这件事,就一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文化领域的话题。
《纽约时报》的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硅谷独家大王”的·马尔科夫(John Markoff)最近就出版了一部畅销书,中文译本就叫《与机器人共舞》。和很多记者出身的专家一样,这本书写得很好看,也很全,几乎是一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在《与机器人共舞》这本书里,约翰·马尔科夫重新定位了人与机器的关系,他从多个维度描绘了人工智能从爆发到遭遇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发展历程,直击了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助手Siri等前沿领域,进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的终极关系,在马尔科夫看来,“人与机器谁将拥有未来”这一命题远不只是“产业发展”的命题,而是一个“文化”甚至是一个“伦理”上的命题。
据我所知,想在人与机器这个领域寻找未来答案的远不止相关产业的研发者以及像马尔科夫这样的资深媒体人士,还有不少咨询机构也参与其中,咨询机构看机器人,不只是看机器人本身,更多的是看到了机器人背后的“数字化”时代及与之相应的生产、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
贝格就指出,在未来,与机器人并肩作战,是人类组织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日益被机器替代,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代替人类进行工作。机械、危险的工作被替代,人们将转向更为灵活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与机器人并肩作战的未来,人类共同的情感联系将成为核心价值。
在罗兰贝格看来,当今正在发生的全球数字化变革引发了生产模式的巨变,随之而来的创造性颠覆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冲击。技术突破在逐渐影响更多的行业和职业,其中人工正日益被机器替代。这种现象在低技能工业劳动者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但技术的能量并不止于此,它正以大数据、机器学习和高级机器人的形式逐渐替代白领工人。
而随着机器人的介入,就业环境的结构、必要技能和收入分配将产生极大不同。如果不能及时、合理解决问题,数字化变革将破坏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如果不采取措施使经济和社会能够应对数字化的挑战,那么失业急剧上升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将随之出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详细了解与技术相关的全球劳动力和资金流现状。适应这些挑战则需要转变心态、政策、交易、投资和就业及分配模式等。
此外,最近在国内非常“火”的《失控》的作者凯文·凯乐也发布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不是哪些所谓的“机器”,而是来自云端!数据、宽带、智能是云的三大要素,它们都在飞快地发展着。他预测,在传感和跟踪的运用中存在着大量商机,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线的流量将会超过有线承载的流量,而未来的汽车会变成带轮子的计算机。
当人工智能是可以承载于云中的时候,也就是说智力可以作为一种服务,这样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更重要的是,使用人工智能的用户越多,它就会越智能,它越智能,它的用户数目就会越多,我们就越需要人工智能来帮我们分析,这种需求是双向的。当然,到了那时,当我们离开“云”的时候,我们人类还能正常生活吗?是不是会真的出现科幻故事中,人类被智能机器所控制呢?总而言之,与机器人共舞的“舞池”非常大,在未来可涵盖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面面。每想到此,我的内心里都会“纠结”和“恐惧”。
那么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的智能吗?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雷·库兹韦尔做出了这样的预测:“2029年,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将被研发出来;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的智力比全人类的智力更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神户大学松田卓也名誉教授,在谈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时这样说:“我们对人工智能学者做过一个名为‘你预测技术奇点何时会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测21世纪20年代前半期的占10%,预测2040—2050年的占40%,预测21世纪内的占40%。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学者都认为,无论早晚,本世纪之内奇点都会发生。届时究竟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思考一下每个人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却是很有必要的。”
在《与机器人共舞》这本书的最后,约翰·马尔科夫谈道:“随着计算机系统融入我们的生活,增强技术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冲突正在变得日益突出。但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简单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在人类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决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