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第三期P.E.T.#1问题归属原则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陈紫玉
#读书会第三期P.E.T.#1问题归属原则

“问题归属“”是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值得一读再读,反复练习。这里的“问题”,不是指这个孩子不好,问题学生之类。而是指“生命中遇到一些困惑,体验到一个新情绪,背后有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是“拥有”own一个问题。拥有的翻译own意味着这是他的权利和财富,如同“拥有”爱和房子。

#读书会第三期P.E.T.#1问题归属原则

我想起来自己家一个馄饨引发的小事,就有问题归属原则的功劳。

1事件观察:晚上,女儿开心地包起了小馄饨。爷爷过去看,大声说:怎么肉么肉弹到了地上?台上也一塌糊涂,包的都碎的,包个什么东西呀?

奶奶说:“你管它干嘛呢?”

这时我发现我包的也破碎,干裂,正在琢磨着怎么补这个洞。

女儿气呼呼的说:哼,不包了!爷爷回应“是不要你包了”!女儿转身回到房间,大声关门。十几分钟之后,爷爷和她又在一起,擦脸,盛汤,如往常。

很小的片段里,我体会到2个点。

第一个点:问题归属

2感受:之前爷爷说女儿时,和女儿摔门时,我感受上有一点点不舒服。

1·5背后的评判是:对待孩子,应以鼓励为主,他又拿军队的要求来打击人了,而且我亲手做时得知馄饨皮的确干裂,觉得孩子很无辜,爷爷不经核实就评判。

但是——这是他的事,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们的情绪也是他们的,不是我的。这里我想起P.E.T强调的点:界限,谁在问题区?显然,一开始都不是我,庆幸我也没有跳入去干涉,此为一。

第二个点:真正去看到每一个人,理解人,才能跳出问题的怪圈。为什么事情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

爷爷没有去包馄饨,所以他不知道这个馄饨很难包,只以自己的常识和标准出发。这是家人很常见的状态。他是很严谨的人,做家务、手工、造房子、钓鱼都是细致无比,无可挑剔。他的眼里,就是高标准。他在乎的,是秩序,质量,有个“应该”。

奶奶在乎和谐,所以不喜欢有争执的声音。

而我看重界限,和谐,完美。所以我会有不舒服,但能保持觉察,这要归功于“问题区”的学习。

没有跳入他人情绪的时候,我的心便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才能去觉察周围发生的事。并看到事情本来的样子——爷爷爱女儿,没什么事。

  而且你猜怎么着,摔门这个很解气的动作,是向我学来的。如果你敢觉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时刻围绕。细思极恐,还不赶紧老实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