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集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哲思

教育的力量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涤高

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踏进过教室的大山女孩,通过教育,最后却进入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成为了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韦斯特弗

原生家庭

十七岁之前的塔拉和父母生活在爱达荷州的巴克峰山区,父亲经营者一个垃圾拆解厂,母亲靠给别人接生和制作草药维持着一家的生计。看似平常的家庭,却有着“崇高”的信仰,父亲有着躁郁症却不自知,而且有很强的控制欲,在他的信仰里:医生和医院是来害人的;学校是用来洗脑的,总之就是和正常人所认为的正常事情格格不入。而塔拉就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不上学,不就医,只有父亲才是权威。

还有一个躁狂症的哥哥肖恩,间歇式虐待着塔拉,让她的童年充满不堪的往事;同时也有一个爱学习的哥哥泰勒,让她下定决心摆脱这个愚昧的家庭。

在哥哥泰勒的引导下,塔拉经过挣扎,进入了杨百翰大学,开始渐渐远离那个充满着无知、愚昧的大家庭,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那座山。开始接触世界,接触新事物,接触知识,接触科学,外面的精彩仿佛让她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正如她之前所说的:每一个出去的人要是再回到这个大家庭,一定是疯了。

虽然暂时的离开了巴克峰,离开了父母,但父母从小的教导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她,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仿佛和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幸亏遇到了善良的主教引导她去试着接受新世界和温文尔雅的克里博士,给她以学业的启蒙,让她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个世界并一步步打破了自己原来的那个父母强加给的世界观,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接纳新世界,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然,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自助者天助,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说的那样: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父母子女一场,应该肩并肩共同成长

整本书父亲最让人动容的一句话莫过于塔拉远涉重洋,临别时父亲对她说的那句话:

“如果你在美国,”他低声说,“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读到这里,我才明白:执拗不通情理甚至有点无知的父亲一直只不过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塔拉和一家人,尽管塔拉和众多读者,很难接受和理解这份情感。

用现在角度来说,父亲的想法比较幼稚甚至荒诞,但我们跟处在那个时期、那个世界观的父亲,根本达不到感同身受。

就像现在的我们之于父母,有很多的观点理念不同,为此少不了和父母大吵大闹,但当父母真正老去,有的人总是为此后悔不已或者抱憾终生。每个人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为什么不给父母多一点理解这个新世界的时间呢?!父母子女一场,应该肩并肩共同成长。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有些人不远万里、背井离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无非是想以一种新姿态开始新的生活,但当有一天,内心深处那难以启齿的过往突然被提及,原本祥和美好生活仍然还是会被虐的体无完肤。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与其等别人说出来还不如自己去说出来。试着从内心去接受此前种种,即使难以启齿,总归都过去了,未来取决于内心的自己而不是过往的自己。心向未来,方能勇往直前。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我们同情塔拉少年时艳遇,又羡慕她长大时的荣耀。而二者中间的路程却漫长而遥远:大学入学考试前见缝插针的复习;为了完成论文通宵达旦的复习还有那不懂就问不懂就查的好奇心。没有一个人的成功一蹴而就,而熬过了那段至暗时刻,一定会感谢那个坚持再坚持的自己。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