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草根国际说

“一带一路”上的机会正在慢慢成形

2017-04-30  本文已影响65人  胡思乱想之
image.png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李总理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自此以后,“一带一路”就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词。尽管热议,似乎这个词跟我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一样,可多年过去之后,又并没有感受到这个词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发生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依然老样子,中国也依然在痛苦的经济转型中。

可就在以为这个词好像大而无当、难以落地时,前几天,有出版界的朋友到广州相见,说到他们杂志社今年收到省里拨下的4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要花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期刊出版上,正在想该怎么花这笔钱。

这看上去是个个案,但管中窥豹,中国像朋友单位这样的,有多少拿到了“一带一路”的专项资金?全国一年花在“一带一路”上的专项资金又有多大?看样子,中国已在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步伐,举全国之力,要把“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成功。

既如此,是不是意味着“一带一路”上的机会正在开始成形,会越来越明显呢?

作为商人,从自私的角度看,抓机会要赚钱,从另一个层面看,是不是也应为国家出力,投身到“一带一路”事业中去,为活跃“一带一路”的经济而做点小事?

年轻人,如果在国内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满现状,那不妨投身到“一带一路”中去,为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做些事。多交沿线国家的朋友,他们看你的眼光,很可能就像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欧美人的眼光。

“一带一路”的建设,搞个十年以上,那时中国的经济转型成功,可以把更多的消费能力持续辐射到沿线各国,那时的中国,至少在沿线各国的心目中,会像十年前的美国之于中国吧。

投身到“一带一路”中的中国人,即使没赚到大钱,也至少可以收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