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修第三次作业)
我们中华民族有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这些传统美德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要求的最好诠释与补充。华夏文明得以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中华传统美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帝时期的大禹勤于公事,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日夜兼程地奔波于受灾地,最终使百姓免于水灾。东汉的"四知太守"杨震廉洁奉公,半夜拒收礼金,热心于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在近代,鸦片曾荼毒中国广大人民,正是因为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才会在虎门销烟,救民救国于水火……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人们积极向上地去开拓和创造,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人与传播者。我们应自觉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浸润,将美德内化于心,使之成为促进自己"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更要外化于形,用实际行动去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以求达到知行合一。
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有创造性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呢?既然是传统的美德,就必然会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们需要加以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实际,坚持古为今用。
清明、春节祭祖是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祭祖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不文明的祭祖形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燃放爆竹,会污染空气,甚至引发山火。其实,祭祖尽孝最重要的是心意,而不在于形式。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应该对守孝道等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形式上的创新。清明网上祭先烈、祭祖的形式值得提倡和借鉴,除了开展网络线上活动,还可以组织线下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美德的土壤,培养传统美德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准则,《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处世观念……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便蕴含其中,需要我们去学习与运用。
而学校是美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教化作用。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应该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面向全体的志愿者活动和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竞赛等。另外,还要过好传统节日,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绚烂和传统美德的美好,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