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战略选择,看完之后想离职了……
大多数人都身有体会的例子:2013年以前努力工作的收益,远远不如那些在2013年买了腾讯股票,或者是在2010年在北上广买房的收益。为我们错过的机会惋惜,‘要是当初……就好了’,可那没有如果,于是乎,我们还是在努力地工作,拼命地加班,想通过自身奋斗的点步入中层,接着再慢慢努力进入富人阶层,当然那也是后续的事了。
在那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逆袭,改变命运,因为我还年轻,还有值得骄傲的资本,但自看到了点线面的战略性选择之后,认知发生了颠覆,勾勒的蓝图也即刻瓦解,甚至是产生了想即刻辞职的念头……
点线面战略选择的来源:得到-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机会判断
因为你在努力工作,你还是一个点。一个月或一年的工作,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
但是腾讯的股票与北上广房子收益,是因为这个点附着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即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先去找到这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然后去投资它的一个领域,投它的成长周期。
这也就解释了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当下的每一个点,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不会产生太大的收益;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比如:持有腾讯、阿里的股票10年,什么都不干;如果要成为富人呢?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把握住时代崛起的经济体带来的机会。
为什么自己产生了想即刻辞职的念头?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引导着自己去思考自己作为一个点所依附的那个经济体是在沉沦?还是在崛起?
摘抄如下: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现在自己所在的行业是传统的行业,国企单位。既然是传统行业,最终面临的趋势是下沉的,只不过是下沉的幅度是大还是小,当然这也可能是局外人的判断,因为在行业内自己得去适应这套体制,而这套体制的发展速度是极其缓慢的,甚至说是停滞的,这对自己可能就成了束缚,即使自己做了一个勤奋的点,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更多感受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只可能是在拉大,而不见得是在缩小。
当自己被惊出一身冷汗,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自己在所在的行业勤恳努力,可到头来做一条咸鱼的概率并没有降低多少,那请问自己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
或者是自己与现实妥协,安于现状,安心地做一条咸鱼,只要将来不是很悲催就好。可又哪有这么容易,不确定性的未来,所谓的稳定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被时代裹挟着前进,没有选择的机会。
要不要做一个勤奋的点,要不要做出妥协,这似乎产生了些矛盾,这矛盾就类似于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自己,或是现在享受生活的自己。
但其实人生战略的选择,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有了些答案。
正如芒格在Daily Journal 年会上的演讲说的:‘机会只有少数几个,当一个机会来临时,我们扑过去把它抓住。想一想,你们的人生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