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随感录
2022-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土人家
(一)
“灵魂”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能脱离人脑而单独存在。“灵魂不死”的观点是荒谬的。南北朝时期思想家范缜提出的“神灭论”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批驳了“灵魂不死”的观点。看到很多媒体上使用“灵魂”这个词儿,尤其是诗词中,我就思考,那可能是诗词作者感悟大自然,运用这个词儿去进行想象、联想和幻想的艺术加工吧。
(二)
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即便是一个孤独的人,他需要解决吃穿住行时,就必须与餐饮、超市、房产和交通相互联系。所以,人与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是永恒的。还要进一步认识到,普遍联系中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区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本质的联系。因为种下的瓜、豆种在正常条件下一定会结出瓜和豆。至于结出的瓜或大或小、结出的豆或多或少,这都是非本质联系。普遍联系还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之分。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端遭受到灾害。这说明火——水——鱼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池中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是间接的联系。
(三)
我养过一只品种西施的小狗,起名“笨笨”,它其实不笨,它是思维和我的思想经常灵动相碰。我的主导思想是,要听话!我生气时,它就乖乖地趴在我的脚旁;我高兴时,它翻跟头撒欢。我想,是不是太强势了,有些不忍。“笨笨”不管这些,一生忠实主人。我之所以热爱大自然,我的“笨笨”给了我执着的思想。
(四)
大自然中,无论花草树藤,还是江河山塬,在我的思想中都是有灵性的,可能你没有发现。
(五)
人与大自然亲近会感悟无比的欣慰。人类的源祖先就是生长于丛林中的类人猿,因为与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人类才能生存繁殖而发展,变化为现代人。不愿亲近大自然的人,只能说这个人是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