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何去何从?

2017-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万能的傻瓜

   近期的一则新闻让我在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心痛。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身边,不禁让我开始深深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而我们,又如何做教育领域的先行者?

       一直以来,教育界总有一种声音在蔓延,那就是“快乐教育”。其实刚开始时我也特别欣赏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互动,甚至在快乐中捣乱。可是时日不久,我便发现:这种快乐教育与我国根深蒂固的教育体制是相违背的。无论是以前的八股文考试,还是现如今的中高考,其实追根溯源都是一种固化教育模式,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人,唯有通过这种固化教育模式才能突破现状,才能实现“鲤鱼跳农门”的梦想。因此,快乐教育下的效果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而同时,快乐教育体制下的挫折能力又该如何培养?本来现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就让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教育的原则。鲁迅先生早提过“物以稀为贵”的真谛,同理,家庭中的孩子越少,溺爱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孩子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不经历风雨,不经历日晒,又如何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孟子早有言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告诫我们成大事者,必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而现在的孩子们,有几个能饿其体肤呢?更别谈其他了。

       所以说快乐教育体制让很多孩子丧失了挫折教育的底线,一遇到挫折困难,他们只会选择偏激,选择冲动,选择不理智。

       于是乎,问题出现时,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教育本身,归于教师的失职。可殊不知,教育本身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广义的教育涵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而孩子在这个世间生存,不可能只接触狭义的学校教育。所以孩子的教育最终归功应是三者的结合体。而不单指其一。

       而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因为它是孩子的最先环境。所以这个概念又把教育拉向了教育的体制方面,到这里,我觉得“快乐教育”应该戛然而止了吧?

      诚然,我们不可能把教育弄成形式化的死板教育,因为个体体质不同,原生态的家庭不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就相对来说更因材施教一些。而这样的因材施教却被说成了具有特殊性的教育,所以学校教育被退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未来的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不禁让我们陷入了深思。

       但我们无论如何前行,都不能忘记教育的广义,它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