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教会一千五百年

2020-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GloryYawei

引言

两千年前,当一个从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而来,未得到任何宗教认证的,民间教师在凯撒利亚腓利比的境内,对跟随他的门徒宣告他所建立的教会,可以胜过阴间的权势的时候(太16:5-18),没人能够想到,也不会有太多人相信,这间如根出于旱地的弱小教会,将要在未来的两千年中,冲出亚洲,奔向世界,改变整个人类历史的进展!所以,如果今天有人要研究整个人类的历史,那么就无法忽视教会历史的意义。可这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怎么发生,又是怎么发展的呢?本文将借着《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两千年史》和胡斯托.冈萨雷斯所著的《基督教史》三本书的综合内容,对教会的初生到宗教改革前夕的历史,略做总结和归纳。

一,初期教会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宗教、政治之间的关联

1,社会环境

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虽然已经不再是一个犹太民族自己主导的独立国家,但是因为当时统治的统治者罗马帝国,以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平息了多年的战乱,整合了地中海沿岸之前并不统一的各种政权,创造了一个即混杂又相对平和的社会环境。而罗马统治者为着能够有效地管理这样庞大的帝国,尤其是能及时地调动部队,维护各地的治安和臣服,便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桥梁;这一方面直接提升了国内旅行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旅行环境。这实在为着福音能够在罗马全国的传播,提供了快速机动的条件。

从文化层面上讲,罗马人也继承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志向,刻意地在帝国内推动希腊化的改革。这虽然给犹太民族带来许多困扰,但是却因着语言的统一,扫清了福音在不同族群中传播时沟通不畅的巨大障碍,这也为福音走出犹太社群起到了极大的铺垫性作用。其实差遣保罗和巴拿巴巡回布道的安提阿教会,就是由一群来自塞浦路斯说希腊话的犹太侨民所建立的,而使徒保罗本身就是生在小亚细亚的大数城(徒11:19-26);所以,很大程度上,保罗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的代表性人物。

2,政治因素

由于罗马征服在统治巴勒斯坦地区时,对马加比家族的政治需要,便对他们的后人予以一定的权限;所以当马加比家族直系后裔的女婿大希律被封为王的时候,对于犹太教也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而初期基督徒全部都是犹太人,所以对于罗马的管理者来说,根本分不清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差别,统统给予便利;从一定的程度上讲,这致使帝国的其他地区,反而比犹太全地还要更加安全,这也成为了促使福音外流的一个潜在原因。

二,前三百年的发展

1,逼迫

虽然从使徒行传八章的时候耶路撒冷教会就开始遭遇了逼迫,但那多是和犹太教之间摩擦的结果;而尼禄才是真正开始逼迫基督徒的罗马皇帝。虽然诬陷基督徒为罗马城大火的肇事者是一件赤裸裸的嫁祸,但到尼禄的时代,罗马人已经意识到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不同;并且特别在罗马人“万神殿”式的混合宗教政策中,特别厌恶和抵触基督教所坚持的独一真神论;因此罗马城大火只是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而并非唯一的原因。

在尼禄之后的图密善是一位梦想复兴罗马传统文化的皇帝,因此可能是基于文化冲突的原因,或者是清理一切阻碍实现他的梦想的原因,他也对基督徒继续进行迫害。不过,尼禄和图密善的逼迫并没有发展到全国,多是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内。

再后来的图拉真皇帝就对基督徒造成了相当长久的影响,因为他下令控告基督徒的案子不用审理,直接判案,很像中国文革时期的“举报制度”;一时之间,基督徒和他们邻舍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决定他们前途命运的关键。

而于公元161年登位的,有文学家之称的马克奥热流皇帝,更是将逼迫进一步升级,并且下达了臭名昭著的将基督徒财产给与告密人的诏令,终于制造出了全国性的大逼迫。可他的继任者,并没有采取和他一样的政策,以至于教会获得了大约七十年的喘息之机。

七十年后,一位叫做得修的皇帝上台,他竟然试图将教会彻底铲除,因此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大逼迫,可他仅仅于公元249-251,在位两年而已;随着他的离世,逼迫也再次告一段落。接下来瓦勒良、戴克里仙和加利流,也相继展开对基督徒的疯狂迫害,甚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期间,许多圣徒为主殉道,居普良和俄利根便是在此期间为主殉道,基督徒的“坟茔聚会”也是在此时达到巅峰;这种残酷的光景一直延续到公元311年,加利流晚期的时候。

加利流皇帝晚期患上绝症,痛苦万分,竟然在病床上下达了一道解禁聚会的诏书,而且请基督徒们为他、为国会祷告;至此,重压下的圣徒们方得一丝曙光!

2,教父与形成正典圣经的前期预备

在前三百年的迫害中,涌现出了一批力挽狂澜的教父;他们既是各个地方教会的长老,又是神学家、护教士;用自己的学识和生命澄清信仰,建造教会,坚固信徒!这些教父推动了基督教信仰核心教义的形成与形成正典圣经的前期预备,并且驳斥了许多教内的异端邪说和教外的栽赃陷害。这为教会大而不乱,多而不杂的长久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有效驳斥了主张物质邪恶和奥秘知识的诺斯底主义与马吉安的恶神善神论;这两种主义曾经一度成为教会健康发展的极大威胁,引起许多人的追随。而信经、教义和逐渐形成的正典圣经的观念,则大大保护了教会健康的成长。

三,教皇制度的形成

1,米兰赦令开启新时代

在经过长达三百年左右的大逼迫后,历史来到了极具传奇意义的公元312年,在这年十月二十八日,罗马的大不列颠将军君士坦丁和皇家卫队的马克森狄将军在米里维桥接战。原本气势如虹的皇家卫队,竟然惨败给了大不列颠军团,就连统帅马克森狄将军也在逃跑的过程中坠河溺亡!战事之后,君士坦丁竟然宣称,他的得胜是因为选择依靠了在异象中看到的十字架。

于是君士坦丁大帝,便在公元313年,于米兰颁布赦令,停止所有对基督教的迫害行为,承认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有完全相等的地位和权力;并且自己也宣称接受这信仰。至此教会迎来了从没有过的生态环境,从一群大多为学士、文化、地位皆下等的边缘民众,一跃成为与皇帝有相同信仰的高贵人。

2,逐渐变质的教皇制度

在教会进入开放和地面化之后,随着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逐渐把之前教会管理系统中的主教,往专制独裁的罗马教皇制上推进。首先是教会内部为了解决某些难断的纠纷,便会去寻求罗马主教的裁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准中央行政机构”的罗马主教至上的客观现实。另外当蛮族入侵时,真正给百姓带来保护的,并非是世俗的君王,反而是罗马主教;因此便更加树立了罗马主教的权威。

加之西罗马的覆灭,使得教皇的权势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同时在,《君士但丁御赐教产谕》和《伊西多尔教令集》,两份伪造文件的推波助澜下,教皇制度不但骗取了长达千年的“合法性”,而且得以巩固和发展。等到教皇尼古拉一世时,他因受了奥古斯丁所著《天上之城》的影响,更是为教皇制度赋予了属灵的合理性,并用一生的时间推进这种理想的施行;他的这种观念和行为,影响了后世许多教皇的思想。

四,教皇制度的兴衰

正如中国人所说的一山不容二虎那样,教皇和世俗皇帝也在权力争霸上,上演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博弈,因为一个社会中不可能允许两个相等的最高权力同时出现。

1,两皇相争

在两皇相争的第一阶段,由于罗马教皇屡受意大利的诸侯控制而不得不向北度阿尔卑斯山,向德皇奥图一世求助,而身怀野心的奥图一世便趁机掌控了对教皇的任免权,但皇帝在教会中并不是圣品人员,因此这种对教皇的任命,也被称为“平信徒授衣礼”;至此教皇制度又翻开了新的一篇。

2,教皇制度渐入巅峰

随着教皇制度的发展和教皇权力的扩充,各种腐败不法的事情也逐渐充满在当时的教会当中,甚至为了利益,不惜大搞圣职买卖。并且东方的希腊语教会和西方拉丁语教会于公元1054年,也正式走向分裂;一时之间,教会光景风云际会,岌岌可危;在这种至暗的时刻,却在法国东部的克吕尼,悄然兴起了一群改革派;他们不满足于徒具外表的宗教礼仪,而追求灵性的复兴。长达两百年之久,克吕尼运动给黑暗的中古世纪,稍微带去了一丝微弱的光明。而秉持这种改革理念的希尔德布兰,最终成为带领教皇制度跨进巅峰的贵格利七世。

在“垂帘听政”六位教皇之后,希尔德布兰被热情高涨的人群抬到了教皇的宝座上。这位外表瘦弱,言语呢喃的贵格利七世,在与德皇的争霸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坚毅。他趁着德皇轮替时出现的虚弱期,收回“平信徒授衣礼”,并且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年轻的亨利四世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在封建地主可以制衡皇权的封建制度社会的大环境中,教皇的权威在普罗大众中的影响和权力斗争中可被利用的地位,都要远超一个皇帝的命令。但很快,贵族的逼宫和民众的反叛,便迫使他不得不去卑微地祈求教皇的宽恕,这便是发生在公元1077年冬天的卡诺撒堡“雪地叩门”事件。至此,教皇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不仅在与世俗皇权斗争中取得了短暂的辉煌胜利,并且因为回教徒对东方教会的威胁,而迫使东方教会向罗马教廷求援缘故,贵格利七世也面临着再次统一整个教会的巨大契机,因此他甚至宣称要亲带五万大军,征讨东方,解救被困的东方教会。尽管因着与德皇四世斗争的原因,最终未能成行,但是却给以后的十字军东征埋下了的伏笔。

3,

教皇制度盛极而衰

虽然贵格利七世最终因为与德皇斗争的失利,而惨死在南逃的路途中,但是他那曾经宛如流星般短暂的荣耀和征讨东方的雄心,却成为了后世教皇们契而不舍追求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伊诺森三世君临教皇宝座的时候,终于使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在他当政期间,绝大多数的世俗君王都是教会的封侯,并且恢复了“圣彼得教产”,划定了意大利中部一块巨大的教皇领地;更加显著的是于公元1215年,在罗马的拉特兰教堂,召开了史上最大的大公会议;不但世俗君王纷纷遣派特使,甚至连东方教会的众多主教也前来赴会,以至于坐在教皇宝座上伊诺森三世看着一千多位代表当时时代的显贵,而发出了“好像全世界都到齐了”的感叹!

这种教皇权威的巅峰状态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直到波尼法修八世之辱,方才嘎然而止。波尼法修的失败在于他没有意识到民族主义情绪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新动态,而凭借着封建主义制度达到巅峰的教皇权势,现在已经失去了继续维持的基础;因此当他与法王腓力因征税问题而引发斗争时,再次祭出曾经被贵格利七世成功使用过的“开除教籍”的手段的时候,出现的不再是“雪地叩门”的效果,反而是遭到了被法王所派遣的士兵的殴打和羞辱。彼时,已经87岁的老教皇,在身心皆遭受重创之后的第二天,便悲惨离世。

至此,教皇宝座被掳到靠近法国的亚威农,教皇的任免权再次落到世俗皇帝的手中,教会经受七十年的“巴比伦被掳”,也导致了大分裂时期的到来。教会从极盛到致衰,再次跌进谷底,可这种衰败并没有停止教会往进一步腐败地步的滑落,反而为着要维持巨大的奢靡生活,而更加不顾一切地横征暴敛!因此,历史很快将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更大的变革风暴即将酝酿成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