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每天写1000字

鸡汤不是这么喝的

2016-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凯西情感故事汇

      “心灵鸡汤”这个词,最初是来源于美国励志大师JackCanfield的代表作《心灵鸡汤》,主要是指充满感情具有安慰效果和励志意义的文章,然而到了如今,说到“鸡汤”,就算还不全然是贬义,也多少带了一丝轻蔑与不屑。就连不那么讨厌鸡汤的人,如果转发一篇鸡汤文,也还要先自嘲一下“来碗鸡汤提提神”来避免被人嗤笑。

      有一天一个朋友突然对我发感慨说:“我把我前段时间转载的文章都删掉了,我发现我也太爱鸡汤了,一天转三四篇。”

      我说:“这就有些极端了。鸡汤没什么不好的,只是有许多种不同的口味,人人都挑自己喜欢的口味。”

      任何一件事情,在不同的鸡汤文里永远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就比如做人处事这个话题,大部分的文章都会说情商高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我也见过“比起实力,情商实在弱爆了”这样的文章,大意是只要你够牛,天王老子也得哄着你,根本就不用费心思去提升情商;有人主张要扩大交际圈,结交不同层级的人,增长自己的见识,也有人主张“融不进去的圈子何必死乞白赖非要融进去”。

       鸡汤口味有别一事先按下不提,很多对鸡汤心怀不屑的人会说:我天天看鸡汤,鸡汤干了一碗又一碗,恨不得当饭吃,可我怎么还是没有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并走向人生巅峰呢。我还照样天天挤公交上班,加班加点还要被老板训,被客户逼…..,可见所谓的鸡汤就是狗屎。

      这根本就不关鸡汤的事。人们在看鸡汤文时,总会发现主人公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能够轻易代入,在幻想中复制成功人士的那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从而得到短暂的救赎。回到实际生活中后,却永远都改不了企图不劳而获的行为模式。

      鸡汤这种传递正能量的东西往往只提供一种人生态度,要真正取得成就,远不是看完鸡汤的当下一个热血沸腾的决定就可以,做完决定之后,后面的路上还有无数次与自己的弱点,外界的困难持久对战的过程,只有那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最终达到终点。

       一篇鸡汤文的篇幅根本无法写尽其中千辛万苦,所以只能删繁就简地以“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之类的言辞作结语。人们看得多了出现审美疲劳,就开始对大道理心生轻蔑,然后继续沉沦在自己蝇营狗苟的生活里,抱怨这抱怨那。

      韩少的《后会无期》里,王珞丹表情幽凄地一句“听过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引起多少人拍案叫好的共鸣啊。我听到的第一感觉也是想冲上去给这姑娘的妙语点赞。这一句酷炫的抱怨瞬间引爆了我们内心压抑着的对权威的不满,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那些道貌岸然的大道理甩一巴掌了!

      到了现在我突然想起这句话来,却觉得这不过是因自身处境不佳需要发泄而找到的一个出口,也可以说是一种迁怒:想象自己是受欺骗者和被迫害者,把对自己的无能和软弱迁怒到没能够拯救我们的大道理上。

       嗯,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问题是,听进去了么?听了之后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要是还能过好这一生那才真的是有鬼了。

       陈忠实在《白鹿原》里说:世间流传的很多简单的做人道理,其实都是圣人的标准,凡人一般都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凡人成不了圣人的原因。诚然。凡人虽然很难成为圣人,但哪怕有一点成为圣人的心,也多少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那么艰辛。

       举例而言,做人要厚道,待人要真诚,不做亏心事,不可有害人之心,要有责任感,要乐于助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过个几千年,哪怕接下来的百十代熊孩子对这类陈词滥调翻无数白眼,耳朵里长再多不耐烦的茧子,上面这些简单的大道理始终是颠簸不破的真善美。

      说到底,很多人觉得没办法通过喝鸡汤改变自己的人生,只是因为喝鸡汤的方式不对,把鸡汤当作麻醉药和毒品使,这种喝汤方式,喝得越多,问题越大。

      那正确的喝鸡汤的方式应该是怎样?不必多喝,关键是对症下药,最好不要挑那种一看就合口味的,而是挑一些与自己本来持有的观点相抵触的鸡汤,盛一碗先喝喝试试,听听别人在说什么,才可以避免走向偏执,往死胡同里越走越深入。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喝自己喜欢的口味,还是尝自己抵触的口味,都要吸收鸡汤里的核心营养价值,如果一篇鸡汤真的打动了你,与其反复地想喝鸡汤到底能不能改变人生,还不如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按照鸡汤上的指示,也就是那些听烂了的大道理去执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