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道教发展史
中国三大宗教,即儒、释(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就单它们的典籍研究看,学术界对儒学研究较多,佛教次之,道教最少。原因是长期流行一种偏见,那就是认为只有儒家的经史子集才有资格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佛道属于旁支,文化价值不大。比如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最后一次文化丛书结集《四库全书》中,把儒家的孔孟之书归为“经部”,佛道之书归于“子部”,而被选入的佛道典籍远远少于儒家。
如果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角度,佛道两教的文化与儒家传统文化同样重要,同样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而且佛教、道教的影响,其深远程度不在儒家之下。按照任继愈老先生的话是“三教交互融摄,构成唐宋以来中国千余年的文化总体。”
就佛教与道教的发展看,道教生长在中国本土,与佛教同时活跃在中国社会的舞台上。但道教命运不济,错过了一些发展时机,让外来的佛教占先了一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两千年间一直没有超越过佛教。
宗教的存在和发展要靠“两头”,即上头和下头。要想存在靠下头(群众),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靠上头(上层社会)。佛教名僧深知“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上层支持可以得到充分的物资,为其发展打下经济基础;但没有下层广大群众信徒,就不能壮大其声势,有了声势就更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一个道理:只有上层支持而下层信徒不足,则缺少存在的基础,难以发展;有下层群众而没有上层支持,也不能长久。综观道教的发展史,其升降起伏无不诠释着这个道理。一般说道教有四个发展时期。
一是南北朝时,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的支持,跻身于社会上层,这是它发展的第一个时期。
二是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后裔,大力推行道教,这是它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三是北宋真宗、徽宗先后崇奉道教,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遮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四是明中叶帝王迷信道教,妄图长生,道士受到宠遇,出入宫禁,干预朝政,以致参加政府上层的权力斗争,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