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见识和格局才能让人相信
否定和怀疑是人类发展的前提。
但是质疑一切就会阻碍人的进步。
王思聪很成功,有人会质疑他只是因为有个有钱的爹;同事每次都能加薪升职,有人质疑他一定是有背景或是靠内幕上位;朋友应聘进了好单位,有人质疑他背后不知道送了多少钱呢……
反正别人只要成功一定是因为有内幕,一定靠家里、靠关系、靠走后门,但一定不是因为靠能力,这种质疑一切的心态很丑陋,而且严重影响个人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种质疑?
是因为见识不够,格局不够。
如果你问他,你相信太阳明天会从东方升起吗?他一定会相信,因为他见过,他只相信他见过的事情,正因为他没有付出过自己没有的能力,所以我从没有见过因为能力出众而获得的成就,正因为自己能力不突出,所以才开始对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心理学家麦基在《可怕的错觉》中提出过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根据吸引力法则,一个人不相信什么,抱怨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吸引来什么。
所以说,你怎么样想,你都是对的。
俞敏洪在他的著作《相信奋斗的力量》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他高中时候在农村,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以后一定都是农民。
大部分同学都接受了老师的观点,不是中途退学,就是高考失败后放弃了。但是俞敏洪永不言败,他只相信奋斗的力量,他相信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一次不行就考两次,两次不行就考三次……
不知道最终坐在北大的课堂里,俞敏洪是否会感谢当初那个坚定相信奋斗的自己。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2012年在北大做了一次演讲。演讲中,她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潜规则和钱规则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绝不会是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一定是奖励勤奋的人惩罚懒惰的人。
我从小也是四线小城市长大的,到小学时候还不知道北大清华是什么概念,但是当我初中之后,详细了解了中国高校的排名,区别,就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上北大清华。
山东是高考大省,每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上北大清华,我不是那种决定聪明的人,所以高考就很遗憾的和北大清华擦肩而过,但是梦想不灭,一切皆有可能,大学考研究生时候,再也不是按照省份划分了,全国各大高效的学子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同场竞技,经过努力,轻松坐在北大的课堂里。
目前整个市场大行情是就业难、创业难、守业难,但是我相信社会总会给勤劳的人一口饭吃,天无绝人之路,我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总会有属于我自己的事业。
虽然现在层次还不高,但是我相信奋斗的力量,我相信有潜规则和钱规则,但是我更相信靠着努力和奋斗,总会有我自己的一方舞台,幸运的是,我爱读书,通过读书涨了知识,涨了见识。
人人命运不同,选择信是一种命运,不相信也是一种命运。有的人,路越走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信与不信有那么重要吗?
也许并没有。
但是只有我们相信的东西,才有可能反过来选中我们。我不想轻易说不信,因为很有可能是自己见识太少,格局不够,正如古人没有飞出太空,不相信地球是圆的,固执的认为天圆地方;正如夏虫补足语冰。
理性与智慧并不代表质疑一切,眼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原谅人性中坏的一面。
相信的力量,让我们无数次在狂风暴雨中坚守,因为我们相信,风雨之后有彩虹。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不要给自己设限,努力奋斗,即使是一时半会被乌云遮罩,那又有什么,只要你心中有阳光,早晚会刺破云层!
看不到太阳,我就等太阳;
等不到太阳,我就成为太阳;
成不了太阳,我就追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