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读书体会
说起来很丢人,我是听了鱼老师的课才知道卢思浩的。
毕业这么多年,也就出于责任心,干了个本职工作,业余的时间都在生活的各种琐屑中虚度过去了。除了偶尔翻翻一直喜欢看的《青年文摘》、《读者》等几本杂志,就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也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当下比较火的作家,当下比较火的作品,我变成了生活中货真价实的“古墓派”。
现在听鱼老师的建议,正在读卢思浩的这本《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
这次读书,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发现我在听鱼老师的课以后看一本书和没听课前看一本书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看篇文章,感觉好也许就多看两眼,感觉不好就不看了,从来没想过去分析一下,看看它的结构组成,好的地方好在哪,不好的地方不好在哪,如果换作我我会怎么写。现在看卢思浩的这本书,我一下子就和鱼老师的课联系了起来,有些当时课上理解不透彻的东西现在通过读书明白了。
鱼老师一直在强调讲故事的重要性,其实说心里话,当时我不太理解,就觉得写文章,你就表达你自己的观点即可,干嘛非要说“我有一个朋友……”
读卢思浩的书时,我发现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讲的故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遗憾,有的让人充满力量,每部分后面的几句“鸡汤文”又一下子让故事得到了升华,读得很舒服、很过瘾。
这正好反映出了鱼老师当时讲的几点内容啊。
1、细节产生画面感,让文章更生动,让读者有代入感。鱼老师说,在故事叙述中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人物感受的描写,多用动词,少用过多的形容词、副词。比如你写自己很辛苦,但辛苦的细节写不出来,那读者是感受不到的。要把故事写得生动,热气腾腾,基本上都会有情绪、动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情绪。
卢思浩在故事的细节描写上处理得就比较好,我们刚开始写作的人要学着模仿他的风格,等文笔成熟后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2、故事加金句的结构,可以更吸引读者。大多数人都喜欢去听故事的,现在的文章好多采用的都是这种结构,一二个小故事,提炼一个金句或者道理。故事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金名可以直击读者的内心,让文章得到升华。
3、这点不是鱼老师讲的,是我刚刚发现的,原来我爱看的几本杂志《青年文摘》《读者》上面的好文章基本上都是故事加金句这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