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目标,重新出发
眨眼新的学期又来到了,本学期我想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想向一名“研究型教师”迈进。在一次讲座中,我听到专家说:“有人做了10年的教师仍然停留在第一年的水平,而有人则只做了1年的老师,却具有别人做10年老师才具备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个走的是磨道式循环的专业成长道路,一个走的是螺旋式上升专业发展的道路。专业成长路上,教师不光有工作意识,更要有研究意识,善于思考把教育中的一个个问题,变成一个个研究课题。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之前也主持过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参与一项市级集体课
题。但在做课题时,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没有章法和头绪,缺乏做课题的专业的知识。特别是前两年都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均没有通过,更让我感觉自己需要系统学习如何进行中小学课题研究。
从《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一书中,我了解到课题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选题准备阶段;二是研究实施阶段;三是结项总结阶段。选题准备阶段,一般分为五个内容:1.梳理问题,选定课题;2.理论学习,查阅文献;3.制订调查计划,开展调查研究;4.设计、认证研究方案;
5.申报立项。第二,研究实施阶段,大概分为1.筹备开题会及撰写开题报告;2.进行课题认证,修正完善研究方法;3.开展研究活动,做好中期评估;4.搜集材料。最后总结阶段一般分为1.整理材料,分析研究;2.概括结果,得出结论;3.撰写研究报告,填写结项鉴定审批书;4.推广研究成果。
教师做课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化水平,也是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着重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
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际、切身体验。需要教师敢于面对老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深入提炼价值问题。
二、课题研究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学理论学习。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方法,学会用专业领域的话语,运用概念、定义去解释和说明现象,并对自身研究所涉
及的概念做出初步的解释和推论,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了解有数。
三、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课题选择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有利于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洞察能力、评判能力、创新能力。
1、洞察能力即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本质把握、深层次认识、理性判断的能力。
2、评判能力即教师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分析评价的能力。
3、创新能力即教师改善教育实践及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和核心。一种新观念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研究者的教育视野,提升研究者的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形成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新标尺,激发创新热情,付诸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
五、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由教育者向反思者、研究者、成功者提升课题研究始于“实践的困境”,研究过程是思维活动贯穿始终的过程,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互动,教师不断尝试改变方式,使自己逐步成为反思者。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教师实际,促使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
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研究。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
课题研究中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学会超越现实、追求理想,体验到职业的尊严,激发对研究的热爱和创造的热情,让我们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研究,改造自己,也提升自己,走向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