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人生只有一件事》第二章读书会后自我总结

2024-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莹芯

5.16下午2:11分,我在地铁站接到妙儿,心想千万别迟到啊,这是我期待已久的读书分享会呢。

《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我听樊登老师和金惟纯先生的分享听了三次,微信读书听了一次,看了一次,在读书会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又看了一遍纸质书,几乎每个小节、每个例子都让我深深反思,原来我也是犯了这样的错啊!


这天分享的章节是第二章:可以不一样,共8小节。我们每人读一小节,读后各自发表感想。因为我没参加过读书会,也没做任何准备,就当下想到什么说什么了。

让我激动不已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所读的章节,而是“爱自己”的方式,我联想到太多,以至于潸然泪下,不敢发表。

第一:我第一次看心理医生时,给我的建议是“要好好爱自己”,从小我跟作者想法一样,觉得“爱别人”是人生功课,我也受妈妈影响,只要看到别人有需求,我都会主动请缨,无论别人需不需要我的帮助,甚至我要委曲求全,都优先帮助别人。结果就活成了老好人的样子,用作者的话说“说自己多厉害、多满足、多有爱心,却看到他们脸上写着一个’苦’字”。所幸的是,我听取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现在在“爱自己”上也算修了个半吊子。

第二:老好人为什么苦,是因为心里有那把尺子,去计较着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你就不体谅一下我?这个典型人物,就是生我育我的亲妈。在她口中,总是在陈述她为某某人做了某某事,只要对方有某事不按她理想方式操作,就到处宣称别人要反咬我一口。我懂事以来,我所认识的她的朋友里,无一例外都逃不出她这一句话。今年过年更是连她两亲弟都为此跟她反目,就在上周这句话又套用在我爸身上。我不能否定她的付出,也不能认可她那“未经当时人同意就做的好事”,只能默默地觉得她好可怜。可是反思自己,好像也对曾经的上司和另一半,甚至对儿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达,我也该醒醒了!

第三:我74岁的老爸在3月8日开电动车不小心摔倒,所幸四肢完好,只是有点脑震荡和神经错乱。可是,他居然想不让大家知道(包括我,他的独女),原因是不想麻烦到大家。我二姨来探望时指着他大骂:“你真的很自私,自私到不爱自己!我们是家人,就是有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忙的,怎么就怕麻烦了呢?在你住院期间,我给你和我姐(即我妈)做个午饭也只是举手之劳,怎么就麻烦了呢?即使是麻烦,也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而我回想自己在30岁得宫颈癌那一年,也是刻意忍瞒,没有告知任何朋友,理由同样是怕麻烦到别人,难道就不能允许别人来关爱自己,才叫清高吗?

第四:我的另一半一直沉沦于酒精与在我看来的无效社交,在我看来就是作者所说没事就要“宠自己一下”的人,周一到周五宠一下自己不做饭回爸妈那吃,周六日宠一下自己出去豪气一下,有人生日宠一下自己喝个烂醉,跟某人相识几周年纪念日宠一下自己去水疗过夜…这些毫不节制的溺爱自己结果就是身体因酒精和睡眠不足变差,和入不敷出的负债累累。反观自己对此除了一味的埋怨就是冷漠相待了。


作者说:自己面对每件事的行为,如果能让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

宝太书院创始人钱姨说:爱自己是接纳。

我相信现在的自己是爱自己的,因为我接纳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去戒烟,去跑步,去看书,去实践,成为那个喜欢的自己;我接纳父母和另一半的不完美,除了以此为鉴,反思去做好自己以外,他们不需要我的建议时,我就不发表意见,好好地做女儿,做伴侣,仅此而已。

以上是我在当时没有说出来分享的部分,感恩遇见宝太书院提供环境和机会,与大家相聚,共学,此次读书会让我对书中内容有了不同视角的认知,此处不再一一陈述。期待下次与大家见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