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父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与整个世界的关联
有父母吐槽:“我很爱我的孩子,什么都给他最好的,但他并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是为什么?
这是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觉醒父母》的作者戴东老师在书中写道: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大于道理教育。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如果孩子在心里认同家长,家长说什么他都会听。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尊重孩子
《觉醒父母》中指出:
每个人对待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不一样,是因为生活背景、人生经历、个人喜好和价值观不同。
作为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样本来说教孩子,希望孩子听话照做,结果却事与愿违。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是一位单亲妈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为了照顾女儿倾尽全力,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最后,换来的却是女儿轻生跳河的决绝。
酿成悲剧的原因,是宋倩从来不尊重女儿,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儿身上。
女儿不爱喝大补汤,她逼着孩子喝汤;女儿和男同学交往,她怀疑女儿早恋;女儿喜欢航天,可她坚决反对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站在单亲妈妈的位置,我们理解宋倩对女儿的爱和依恋,但她却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越长大,孩子的独立意识就越强。
女儿的决绝正是因为她没有给予女儿应有的尊重。
现实生活中,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现象同样比比皆是:
不管孩子是对是错,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开始打骂;
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强行报各种课外班;
虽然陪着孩子在玩,但是不投入,不是低头看手机,就是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要对自己说的话。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言行,不但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让其向负面的方向发展。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这首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孩子只是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却非因父母而来也并不属于父母;
父母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却不是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有位父亲想教育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带着儿子去农村体验生活。
吃饭时,父亲让别人做了一大锅粗粮窝窝头端上桌,他告诉儿子,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没米饭吃,天天就吃这种难以下咽的窝头。
儿子当时饿了,抓起一个窝窝头往嘴里塞,边吃边对父亲说,这么好吃的东西,你怎么会觉得难吃呢!
父母不要期待孩子一定要懂自己的“一片苦心”,更不要强迫孩子的想法跟自己一模一样。
因为,你的体验不代表孩子的体验,时代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所以,感受也不一样。
在和孩子相处时,最好的技巧和家长方法是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信任孩子
《觉醒父母》一书中说:
在孩子痛苦、失望的时候,不要再去指责他,而是选择相信他。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如果能从正面角度去引导,表扬孩子,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多;鼓励信任孩子,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有两个男孩去打篮球,其中一个男孩投10次球,进9次,另一个男孩投10次球只进了1次。
进1次球的男孩垂头丧气地走下场。
妈妈拍着他的手说:“孩子,你知道吗?你刚才进的那个球太帅了!”
“妈妈,别人进了9个球,我才进了1个。”
“孩子,你刚才进球的时候,妈妈觉得你将来简直能在NBA打蓝球,你太棒了。”
投9个球的孩子高高兴兴的走下场,说:“妈妈,我投进了9个球。”
妈妈却叉着腰对孩子说:“你怎么搞的,为什么最后1个球没投进去?”“你刚才没进球的时候,我太为你感到悲哀了,你就不能做十全十美吗?”
最后,投9个球的孩子放弃了打篮球,而只进1个球的孩子成为了篮球运动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成长路上,孩子难免遇到各种问题,经历各种挫折,都特别很正常。
父母选择鼓励信任,能让孩子产生动力,从而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我;
父母选择批评指责,会让孩子丧失生活动力,学习动力,他会认为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没有别人好。”
当别人不相信你的时,请务相信你自己;当别人不相信你的孩子的时,请务必相信你的孩子。
“因为相信是一种力量。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信任时,他就拥有了这种力量。”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无条件的爱孩子
罗斯·坎贝尔说:“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无条件的爱是指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论孩子成功与否,无论孩子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孩子爱。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过一个家庭故事。
82年出生的孙博,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总裁。
因父母工作忙,常年出差,孙博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家庭环境非常宽松。
幼儿园时,她精力旺盛,不愿意睡午觉,老师电话联系了孙博奶奶,让她想办法管管。
心疼孙女的奶奶是如何做的呢?她辞掉了工作,到孙女的幼儿园里当了校医。
要知道,孙博奶奶可是一位名医。但为了孙女,她这么做了。这样一来,孙女中午时可以在她的办公室玩耍,只要不打扰别人怎么闹腾都可以。
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在当校医期间,奶奶发现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对,后来,她给孙女定制了一个幼儿园。
一般留守儿童的童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哀怨的小情绪,但孙博没有,在她记忆里,童年美好而灿烂。
孙博的父母同样无限宠溺孩子。孙博小升初时,成绩优异的她完全可以凭实力考进北京最好的私立中学,但她却选择一所普通公办,只因那所初中校服好看。
换作一般孩子不敢这么做,即使想这么做,父母也会百般劝阻,孙博的父母却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在接受采访时,孙博曾表示自己很幸运,因为她的家庭因为一直崇尚老子道德经当中随心而动的精神,对她的选择都是非常支持的。
随心而行的孙博,从小很优秀,现在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当然,不是说每个家庭都要像孙博的家庭那样去做,毕竟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父母的水平。
值得学习的是他们家庭的教育理念,父母尽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无条件爱孩子,支持孩子。
当然,无条件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孩子,而是在孩子原本的基础上,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收获快乐和成长。
生活中,经常有的家长这样说:
“孩子,只要你考了多少,我就带你去吃麦当劳,给你买喜欢的玩具。”
“你如果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管你了。”
“你下次再这样,就别出来玩了。”
父母说这些话时或许是无意的,但这种附带条件的爱往往导致孩子因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受父母的“绑架”,克制自己,去满足父母的要求。
如果孩子一直是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要么,在人际交往中,孩子学会以爱绑架别人的交往方式,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
要么,内心缺乏力量,一旦事情进展不顺利,就开始否定怀疑自己。
这两种情况都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和家庭幸福,给孩子造成伤害。
而无条件的爱不仅能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更能给予孩子爱的能力,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一切。
当孩子将来长大,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这种力量将成为他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泉。
写在最后:
有这样一句名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他与周围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因为,孩子的内心是井然有序的,他的情绪会更稳定,性格会更平和、思维方式会更积极,在与人交往、探索外部世界时,能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想要做好这一点,唯有给予孩子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爱。
点个在看,余生,愿你我皆是被父母呵护长大的孩子,也能成长为智慧有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