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跟名家学写作 :细节描写更能打动人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最典型的写作特点,就是善于抓住细节。
比如在第二部的第38章写的是聂赫留朵夫到火车站送被流放的玛丝洛娃,文中写道:“这列火车共有18节车厢,除了长官坐的那一节外,所有的车厢都挤满了犯人。”作者只写了两个数字,读者就能真切地体会到犯人的数量之多。
文中还有一段话:
“每节都有一片镣铐的叮当声,忙乱声,说话声,其中还夹杂着毫无意义的下流话,然而没有一句话是关于他们死在路上的同伴的。”
这段话通过聂赫留朵夫听到的声音,作者从侧面告诉读者,火车上的情形: 犯人们带着镣铐,由于被冤枉、被虐待、被折磨,心里难受,只有通过骂下流话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没有人关心同伴的死活,说明他们被这黑白颠倒的社会折磨得麻木不仁。他们不谈论同伴死活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自顾不暇,没有精力去关心别人,或者他们认为死亡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可能随时都会到来,不足为奇,或者在他们看来,死亡可能是一种解脱。我们从中读出的是犯人们当时的心境。也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在忍受着肉体折磨,而被虐得更深的是精神。
写女犯时,托尔斯泰写道,“第二节车厢里传出一个女人均匀的呻吟声,噢,噢,噢!噢,上帝呀!”
然后又借助于一个女犯之口说,“只是有一个却意想天开,要生孩子了,听她在那儿嚷嚷呢。”
作者通过女人的呻吟声,使即将临盆的女犯阅人纸上。另一个女犯以嘲弄的口吻告诉聂赫留朵夫这个消息,她看似在讽刺女犯不识时务,事实上是在揭示统治阶级视民众的生命如蝼蚁和灭绝人性的残忍。
在这一章,托尔斯泰写天气炎热和犯人所处环境的恶劣用了这几句话:
“聂赫留朵夫刚把头凑近窗口,就感到一股充满汗酸气的热气迎面袭来。”
“(聂赫留朵夫)觉得从热烘烘的车厢里冒出来的热气简直就像是从炉子里冒出来的一样。”
这描写让人身临其境,让人不仅闻到了车厢里难闻的气味,而且感受到了车厢里的闷热。
还有一个细节,聂赫留朵夫问玛丝洛娃还需要什么东西时的对话。
她说,“要是能弄点儿水给我们喝喝就好了。”
“难道你们没水喝吗?”
“他们送来过,但是都喝光了。”
这段对话通过聂赫留朵夫问玛丝洛娃要水喝,揭示犯人们的处境: 在火炉一样的车厢里,连喝的水都没有,其他的就更别提了。处境之恶劣可见一斑。
《复活》中像这样的细节描写不胜枚举。
我发现,越是细节,越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