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影响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开口的巴旦木

群体概念

社会助长作用:他人在场的影响

他人在场引起唤醒的原因。

评价顾忌
分心
纯粹在场

社会助长理论的应用。

社会懈怠:群体中的个人减少努力

8个人一队的拔河比赛中队员 们使出的力气,是否等于他们各自参加个人拔河比赛所使出的最大力气的总 和?如果不等于,原因何在?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

群体失控

群体规模

唤起和分心活动

弱化自我觉察

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

对群体极化的解释

为什么群体会形成比个体成员的平均观点更为夸大的观点呢?

人众无知。或许你能回忆起曾经有一次你和其他人都希望外出游玩,但是你们每个人都害 怕迈出第一步,以为其他人可能对此并没有兴趣。这样的人众无知会阻碍人际关系 的发展。又或许你会回忆起曾经有一次在一个群体中,你和其他人都很拘谨地沉默着. 直到某个人打破沉默说道:“嗯,坦白说,我认为……,,于是很快地,你们都惊讶地 发现,原来大家都强烈地支持彼此所认同的观点,有时,当教授问大家有什么疑问时, 没有人会做出反应,因为每个学生都怕别人以为他或她是惟一一个没听懂的人。所 有人都认为自己保持沉默是害怕出丑,而别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已经听懂了教授 的讲解。又比如我们常常以为我们不用说明别人也能理解我们的意思,因为我们以为我们的很多小动作和线索都可以推断出我们的情绪和态度,然而事实上是人们反而不擅长察觉别人行为中的小线索,因此别人只会认为我们的行为很正常。所以我们暗自生气的时候,故意语速放慢一点,眼神飘忽一点,以为我不说你也明白,这是人众无知的表现。还比如刚上大学的不会喝酒的男生普遍会认为他人的酒量好于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男生们会慢慢调整自己的态度,向自己认为的大多数靠拢,由此造成喝酒的适应性上升了。然而女生的态度基本不会随时间变化,因为女生即便表面屈从于群体,但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在迎合群众,从而私底下保持自己的意见。

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

预防群体思维。

  1. 在群体讨论开始时不要让成员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 这样会妨碍信息共享,导致决策的质量降低。

  2. 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反对组,这会刺激原来的想法并使群体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

3.有时可以将群体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重组在一起表达不同的意见。

4.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5.在执行最终决定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群体问题的解决。

  1. 几个人的相互批评碰撞可以使群体避免某些认知偏见并且产生出一些高质量的 点子。

  2. 鼓励人们讨论不同的想法,看来能激发人们的思想, 使创造性思维延续到头脑风暴会议结束之后。

3.单独工作的人们通常比在团队中工作能产 生更多的好点子。

4.庞大的头脑风 暴群体尤其缺乏效率。根据社会懈怠理论,庞大的群体会导致某些个体对他人的努 力成果搭便车。根据规范影响理论,大群体会使成员担忧说出古怪的想法。大群体 还会导致他们“生产瓶颈”——在等待发言机会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想法。质疑两个人的对话会有效地增进创造性思维。

如何更好地促进头脑风暴。
  1. 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相结合。

  2. 先进行群体头脑风暴,再 进行个体头脑风暴。在群体头脑风暴中产 生了新想法后,个体可以继续思考,让小组成员用书写和阅读来代替说和听。

  3. 此外,当领导鼓励成员产生大量想法(而非仅局限于好 想法)时,不仅想法会增多,好想法也会增加。因此, 不论头脑中出现什么样的想法,都把它写下来。

  4. 结合电子头脑风暴,对于较大的群体而言,一个能更有效防止传统头脑风暴的 口头交流发生“交通阻塞”的方法是:让个体利用联网的计算机来交流看法。

少数派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什么因素能使少数派具有说服力?

怎样能产生好的领导?

领导的风格

好的领导是怎样的?

后记:群体的利弊

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是不可能离开群体的,身处群体中的我们很可能身不由己。我们容易被煽动,更有压力,也更紧张,在复杂任务中容易出错,如果是在匿名的组织中,更易因为去个性化而变得卑劣和冲动。群体的讨论往往会增强种族主义和敌对主义,压制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然而,我们也从群体中获得了巨大的价值,我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依靠,相互倾听。群体会让奔跑的我们跑的更快,让积极乐观的我们更快乐,让乐于助人的我们更慷慨,让我们在戒酒、减肥、努力学习的决心上更坚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