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主体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传统观点看,小朱读完大学放弃安全可靠且前途光明的工作,选择“卖螃蟹”的工作,这之间观念思维偏差太大,简直有些不可理喻。而我则欣赏他难得可贵的精神品质,从某种意义说,他突破了世俗枷锁的牢笼,就像《优秀的绵羊》中提到“精神勇气”一词,意指以最大限度跳出固有生活,为自己争取活着的最大价值化。
作为社会中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俨然被时代的潮流裹挟,有太多心不甘情不愿,而无奈地随波逐流,我们在一种体系中建立且固守一种体系,以此来评判我们的价值。然后在众人的说辞中,掩饰自我的感受和想法,去做那些看上去的“光彩”的事,成为大家“仰慕”的人。于是我们被定义为各种角色,分布在行行业业。记得曾德雄在《角色意识和主体性》一文中,就强烈地批判了这种因缺乏主体性,不知自己为何物的社会现象。
小朱的所作所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追寻自己主体性,摆脱角色的过程。他抛弃了标签化的工作,并从角色中挣脱出来,省视自己的心之所爱。养螃蟹似乎是一件不成功没有出息的工作,不过又有什么关系?一个人的价值,首先必须从自己真正获取自我认知感和成就感的事出发,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化的角色带来的荣誉感。努力寻找自我,复活一个真实有个性的自己,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青年的新追求。
那么,既然选择了一种“去标签化”的工作,谓精神勇气做出突破,该如何做,怎样规划,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才是实现自我主体性的真实的意义。
观小朱的行为,让人敬佩他的眼光和智慧。这让我想起了北大才子卖猪肉的事例,没有智慧和目标,做任何事都是徒然,无法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像其卖螃蟹,与电商相结合;北大学子卖猪肉,与京东签约,卖到全国第一,并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我想这就是做事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做事情具备新眼光,并且能做到极致,在当今社会中必须拥有的品质。大凡成功者身上都具备了这种大眼界以及内在的慧能。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炜玮,她强烈感受到熟悉的汽车和出行行业正在面临巨变,“汽车其实是一个移动的电脑,但为什么说我们汽车的人机系统那么的老旧,用的还是CD机,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按钮。但我们用的手机却已经如此智能。”,就毅然辞去大家都无比羡慕的记者职业,启动了摩拜单车的研发,给城市的出行带来了新的健康的理念。胡炜玮看到了时代前行过程中的未来的视野,且将共赢共享的互联网时代的白色思维演绎到了极致。
由此,我们应摒弃作为一个别人的角色活着,应作为具备自我意识主体性的人而活着,这样,我们才有精神的勇气和做事的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也并不容易,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发挥自己的新眼光和专长,去走自己生存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