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心情随笔

内容经济|没有好的内容接收者,谈什么内容的好坏之争

2017-09-08  本文已影响63人  老胡冷静
内容经济|没有好的内容接收者,谈什么内容的好坏之争

8月看了几本书,基本上都是书评的集结,而且都是有一定江湖地位的人的书评。

理论上讲,书评是一个人思想观点的表达,本意上并不需要观众,但是那些有了江湖地位的人却不一样,反正谜一样的粉丝并不挑剔,愿意爱他,就接受他的一切。

我对书评总是持有保留态度,因为心理的惰性倾向于接受自己内心深处本来就已经相信的观点,看了别人的想法之后,只不过进一步印证了自己的想法而已。这原本就是多数人在信息接收时的心理机制。

或是,看到截然不同的一种观点,多了一种看问题的角度,这种理想的包容心态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总是免不了会有一部分人,封闭、拒绝接受与自身截然相反的观点,容易产生刚愎自用的一根筋想法。

以上种种,证明书评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与书一样,同样的药,在疗效上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再回头想想最近看过的书,竟然全无印象了,还包括一位观点新锐的作家评论历史人物的、花了很长时间才看了三分之二的书。原因说起来令人惭愧,无论是哪一种共鸣,都是基于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毫无感觉,是因为书评里的书,我没有看过。

在这个内容经济时代,有人界定说“好的内容能够解决人的焦虑,而普通人创作的内容,同理心不够,移情能力不够,不能触达更多的人。”

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觉得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还是回到那句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关于好学生和好老师的问题,到底是没有教不好的老师,还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以我最近的体会而言,作为一个没有基础和准备的内容接收者,即便是大师们所著的书评,我也是毫无感觉的,当然,如果我愿意当复读机,全盘照搬他们的观点例外。


所以,在没有好听众的客户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探讨好内容和坏内容是顾此失彼,无异于对牛弹琴。我敢于承认自己是牛,而牛总是愿意吃草的,再美味的肉类或是甜点总比不过鲜草的清香。

就像内容制作者,针对食草动物、杂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先有固定的目标群,才有食物色香味的优劣之争。而一直被倡导的跳出舒适区的学习,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味蕾和饮食习惯的探索。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一个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对健康有潜在威胁,改变饮食结构是迫切且必须的。

同样,从大脑的需求来看,或许它已经习惯了长时间的获取同一类自己喜欢的信息,但是精神食量上的偏食,也还是难免造成营养不良的。所以,多学学自己不感兴趣或干脆不知道的内容,是丰富头脑的有益之举。

  回到探讨内容的主题上,好的内容接收者,才是探讨好内容或坏内容的根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