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读书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怎样真正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2017-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皓妈童书分享会

最近好几个朋友给我推荐一本书-----《奇特的一生》,看到一些公众号也推荐此书,想必应是好书,于是赶紧抱回家欣赏。

这本书作者是格拉宁,书中讲述了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通过时间统计法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记下时间支出,因此在不看表情况下他能说出时间,误差在5分钟以内。这种多年来的记录时间,使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

时间都去哪了

此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有两点,一是柳比歇夫随时随地利用时间的下脚料,比如散步时捕捉昆虫,开会时演算习题等,英语就是他利用下脚料时间学会的。二是柳比歇夫记录时间时有一整块一整块的专注时间,专门用来写作或者研究他在下脚料时间里捕捉到的昆虫。

碎片化时间

所谓的下脚料时间,通俗点讲就是碎片化时间。稍微关注时间管理的人都知道这个名词,关键是怎样才能将碎片化时间高效利用进行到底。

我们通常情况下会时不时习惯性的掏出手机,然后解锁打开微信,看看信息刷下朋友圈,又或者打开订阅号浏览几篇文章。这种无意识的动作估计大部分人都有,据微信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说,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30次以上。

然后你会美其名曰地说,我就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啊,跟朋友联络下感情,还看了一些干货文章涨知识。你利用的是真的碎片化时间吗?你这种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吗?

如果知识和信息来源本身就不成体系,那知识就被碎片化了。你以为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实际上你的时间却被碎片化了

真正的碎片化时间不是把完整的时间去碎片化,而是处于两件事情间的空隙。比如你从家里乘车去公司,或者跟朋友约好见面朋友到达前的几分钟,都属于碎片化时间。那该怎么运用好这些零散的碎片化时间呢,有几点建议:

1、提前找好文章。每天抽半小时把想看的微信订阅号里的文章先用几秒钟快速浏览一下,觉得合适就一键发送到有道云笔记或印象笔记中,在碎片化时间时再打开这些APP中的文章,这样就不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在看完大半篇文章后,才发现对自己不适用。

2、提前下载好音频。比如喜马拉雅FM 、得到等APP软件,把喜欢的音频离线下载后,走路间隙或者开车时段听。

3、用语音替代纸质。下载个讯飞语句,一有灵感,或者看到心动的名言金句时,可以马上用语音转化成文字。

4、把个人微信置顶。可以在微信里添加自己为好友,随时拍照来不及记录的东西发送自己,定个时间点再统一进行整理。

5、午饭后的学习。可以买个kindle看看书、或者下载个TED看有价值的视频。

以上这些碎片化时间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不定期进行整理,进行复盘。如果不整理,那么你获得的经验、知识永远都会是零散、不完善的。定期整理也能够把你平时积累的东西书面化、条理化、清晰化。

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就是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效率最好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注意力集中,效率倍增。

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优秀或成功人士,他们对待时间都是非常重视的,有句话叫做: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下班后的时间,通常有两段非常重要,这两段也就是黄金时间,一是清晨时间,二是临睡前时间。

很多人却把这两段黄金时间碎片化掉了,煲剧、刷微信、闲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发现自己一年下来其实什么都无所收获。

如何高效利用好你的黄金时间呢,可以运用一个方法------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主要讲的是集中精力工作25 分钟就休息5 分钟。

连续多个25 分钟都要尽可能地处理同一个项目的事情,而不是一个25 分钟处理事情A,下一个25 分钟又处理事情B。所以本意上还是一种不要将整块时间碎片化的工作思路。

比如我在写作时,我会定25分钟专心写作,等到铃声响起,就起身伸伸懒腰看看窗外喝喝水,再回来继续投入写作中,基本上最多吃三个番茄就能完成一篇文章,而没有运用这种方法前,总是写一写就不自觉看下手机信息,一篇文章半天下来都没写好。

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如果自控力不是很强的人,或者对自己的时间还没有清晰认识的小伙伴,可以学习柳比歇夫进行时间统计,当然可以不需像他如此完整的记录,根据自己情况记录下你这一个月来的时间。

从时间统计里,你就能从中发现时间是被你很好利用还是浪费掉了,也能发现你的黄金时间和碎片化时间有哪些。有一点要认识到,记录时间,不会增加额外的时间,它的关键不在时间的数量上,而在于时间的质量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