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哲思

三国志 | 汉灵帝荒淫背后的深层思考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吟游的羊Shawn

汉灵帝和前任汉桓帝一直被公认为导致东汉灭亡的两位皇帝。

《后汉书》对汉灵帝的评价如下:“灵帝负乘,委体宦孽。徵亡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卫。”短短二十四个字引用了《易》和《诗》的典故,简单翻译就是说:“灵帝无德无才而居于上位,任用宦官奸臣。国家灭亡的征兆已经很明显,《诗 小雅》(关于治国)的教导丧失殆尽。于是宫廷破败,麋鹿横行其中,霜露沾湿残垣。”具体来说,两千年来汉灵帝被牢牢刻上了以下三条罪状:荒淫无度,卖官鬻爵,打击清流。

第一条,荒淫无度。《后汉书》给出的罪证如下:“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是岁,造万金堂于西园。”“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锺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

再给大家翻译一下:汉灵帝在后宫办了一个市集,让宫女假装店家。汉灵帝自己穿着商人衣服,在市集里喝酒玩乐。又在西园养了一群狗,给这些狗封官。汉灵帝还喜欢自己架驴车,于是带动了洛阳城的新风尚。他在西园建造了一座万金堂。又重修了玉堂殿,并添置了四个铜人,四个黄钟等装饰品。此外,据说汉灵帝有一千个宫女,兴致所至就拉起一个行云雨;又说汉灵帝有一座种满荷花的水池,常常和宫女在里面裸泳。

如果我们愿意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持包容之心,实际上以上诸事都谈不上多么荒淫。古今中外的帝王贵族,坐拥许多妃子宫女,难道不是常态吗?那些极少数从一而终的皇帝反倒是另类。在宫廷里举办换装party和泳池party,难道比封禅泰山和下江南劳民伤财,比私服逛青楼糜烂?喜欢养狗和驾车,都是很普通的爱好。哪个男人不爱车?英国首相不也养过一只公务员猫?汉武帝不也给自己的马封了官?至于控诉汉灵帝修建万金堂,修复了玉堂殿,我反倒觉得他挺惨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统计一下国内外历代君王修建宫殿的数量,汉灵帝这种规模究竟算不算奢侈。这里只给大家举一例:汉武帝一生修建的大大小小宫殿加起来,比整个长安城还要大不少。

我再给大家引用《后汉书》里另一些内容(很长,大家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大赦天下。赐民爵及帛各有差。”“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各有差。”“大赦天下。”“大赦天下。赐公卿以下各有差,唯党人不赦。”“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二月壬午,大赦天下。”“二月己巳,大赦天下。”“冬十月癸丑,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五月丁卯,大赦天下。”“遣守宫令之盐监,穿渠为民兴利。”“令郡国遇灾者,减田租之半;其伤害十四以上,勿收责。”“冬十月丁巳,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五年夏四月癸亥,大赦天下。”“使侍御史行诏狱亭部,理冤枉,原轻系,休囚徒。”“六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辛亥,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三月辛丑,大赦天下,改元光和。”“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丁酉,大赦天下,诸党人禁锢小功以下皆除之。""八月,令系囚罪未决,入缣赎,各有差。""夏四月庚子,大赦天下。""五年春正月辛未,大赦天下。""癸酉,令系囚罪未决,入缣赎。""诏减太官珍羞,御食一肉;厩马非郊祭之用,悉出给军。""庚戌,大赦天下。""秋九月丁酉,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丁酉,大赦天下。"

原来汉灵帝在位期间,多次大赦天下,减免田赋,发放医药,兴修水利。可叹历来研究三国,评讲三国的人,竟没人谈到这些细节。(也许是我读书不够多,欢迎指正。)读到这里,大家还能轻易说汉灵帝是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吗?

再谈谈第二点,卖官鬻爵。这是事实,《后汉书》明确记载:“是岁,鲜卑寇酒泉。京师马生人。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从这里我们又能读出两个细节。

第一,“初开西邸卖官”是发生在“鲜卑寇酒泉”这一事件之后。鲜卑就是不久后五胡乱华的五胡之一。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我们熟悉的慕容和拓跋正是鲜卑魏国的皇族。汉灵帝时期,鲜卑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宁,东汉每年都要花大量军费用于抗击鲜卑。从时间上推断,汉灵帝公开卖官很可能是边关告急,军费不足下的无奈之举。

第二,汉灵帝卖的都是哪些官职呢?公卿是百官之首,关内侯属于军爵(次于列侯),虎贲和羽林都是禁军。说得更直接一些,汉灵帝卖的都是原本被大家豪族垄断的官位!为了更好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东汉后期的地方形势。(前面反复说过,东汉中央的形势是外戚和宦官的此消彼长,你死我活。)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靠的是中原和西北的地方豪强。因此东汉一直很优待这些豪强。起初,地方豪强不过是坐拥大片田产,豢养百来号庄农,影响力集中在乡里,最多局限在本县。可是随着东汉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桓灵二帝时期,这些豪强常常一个家族就能控制一座县,除了田庄,还经营着商业,手工业,纺织业,甚至铸造钱币和生产武器。由于当时外寇入侵,盗贼横行,各地豪强纷纷修建城邬,招募私兵。

附近的百姓或是被豪强霸占土地,或是为求自保主动依附,大量变成豪强们的僮客和佃农。这些僮客和佃农实际上是豪强的私奴,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甚至免于朝廷的兵役和徭役。在他们心中,效忠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主宰自己性命的主公。(没错,三国里下位者称呼上位者主公,而不是大人,正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忠于豪强而非天子。)

更严重的是,各地的大小豪强相互结成姻亲,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力从县又延申到了郡。我们熟知的颍川望族,汝南望族,南阳望族,琅琊望族...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这些望族大姓进一步影响郡太守的权力,甚至可以干涉郡里大小官吏的任免。三国时期那些所谓人物品评家,所谓月旦评,实际上只是望族之间的互相吹捧,炒作自己的子弟,从而被朝廷举为茂才,从而走上仕途。当然,反过来说,这些望族也严格培养子弟的文学,修养,政治素养,以求他们入仕之后能成为中央高级官僚或一郡之首。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两个子弟袁术和袁绍还差点当了皇帝。

综上所述,光武帝时期的地方豪强成长为桓灵时期的望族大姓。这些望族垄断了地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私人化了朝廷赖以维生的农民,干涉了地方政治,还建立了地方私人武装。于是,汉灵帝上任后交到自己手上的实际上是一个渐渐失去地方控制力,赋税匮乏,盗贼和外寇四起的国家。汉灵帝的卖官鬻爵,实际上是迫于无奈在向望族大姓征集军费和国用。(这种方式在历史上也绝非偶然。为了讨伐匈奴,汉武帝也曾强迫贵族公卿购买皮币。)

弄清楚以上背景后,相信大家也对汉灵帝第三条罪状“打击清流”有了不同的认识。事实上,东汉的儒生士大夫和望族大姓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望族通过支持儒生士大夫,增加自己的社会威信和朝中影响力;另一方面,望族拥有良好的家学,常常诞生经学大师,而儒生士大夫又喜欢拜在这些经学大师门下。更进一步说,这两者之间往往也没有明确的分界。(刘备和公孙瓒曾经求学卢植;卢植和郑玄,管宁,华歆等又师承陈球和马融。)

望族大姓和士大夫渴望增加自己在中央的影响力,自然认为宦官和外戚专权;宦官和外戚企图把手伸向地方郡县,自然又嫌望族大姓和士大夫不守本业。因此,所谓清流和宦官之争,本质上是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的角力。

小说,甚至史书里常常把亡国之君描写成昏庸无能的形象,受太监和外戚的蛊惑,从而耽于享乐,不问民生,导致国破家亡。实际上,汉灵帝从一个区区刘氏旁系的解渎亭侯,被心怀鬼胎的外戚窦武迎立,原本只是一个吉凶未卜的傀儡皇帝。可是他在外戚,宦官,清流,豪强的一次次斗争中存活了下来,一共当了21年皇帝。要知道,东汉皇帝出了名短命,好几个被毒死暗杀。

汉灵帝既不是力挽狂澜的英主,也不是大治大兴的明君。可我认为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亡国昏君。平心而论,如果你的远房亲戚是某老牌跨国公司董事长,立遗嘱让你突然继承他公司,到任之后你发现从董事局到执行层到各部门总监统统想夺权,市场上还有好几家同行业新兴公司一心要吃掉你,你能活过第一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