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读后感二
作为教师,小组活动,相信人人都不陌生,我们一直都十分重视着小组活动,几乎每节课都设计着小组活动。但我们的课堂小组活动能达到老师想要到达的目的吗?课堂小组活动人人都参与了吗?以上问题,相信我们也许并未深入思考,或者我们有所思考,但并未找到真正的答案,又或者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弊端,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我们都观察的到,在小组讨论中,我们总有个别的小孩是没有参与其中的。在小组讨论中,外向的、优秀的孩子更擅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基础薄弱的或者内向的孩子常常会被忽略。最后老师会请一个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讲出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而这一个小组代表通常也是更优秀的、更外向的、更擅长表达的同学。那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书中,王博士提到了,我们需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个人想法要做到可视化、小组结论可视化,这是可以确保人人参与小组活动的一种手段,人人有思考的一个手段。
那老师可以做的是让孩子在讨论之前在自己的便条贴上面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结束之后,可以通过小组汇总共同讨论的结果做并做汇报,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所思考。让每个孩子在讨论之前,先对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有了自己独立的观点,然后在观点中互相碰撞,讨论出更好的方案与概念,给了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积极的、优秀的,外向的,还是相对内向的孩子,不善表达的孩子都有了自己表达观点的机会,都能为自己的观点做了准备,并且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那这样的小组合作呢,也需要老师更为精细化的分步骤。第一,给每个学生写自己观点的时间。第二,给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第三,小组汇报。这也需要老师对小组合作做出更为精细的一个常规训练和精细化的管理。
这样的方式,更精细化,也更能推动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相信通过长期的练习,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