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进阶之路

血常规如何看?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国梧桐

常见孩子发热了,到医院大部分需要化验血常规,可血常规在感染方面看什么?

主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现在还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淀粉样蛋白,血涂片等。但我们主要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基础的。

我们知道孩子的血常规️4-5天至4-5岁期间是淋巴细胞占优势,其他时间是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这是看血常规的基本,而医院的参考值多是成人标准,需要调节。

感染细菌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打仗

中性粒细胞就像部队里最勇猛的战士,与其他兵种相比,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跑得快、杀伤力强,细菌一杀一个准(吞噬能力强)!

当致病细菌入侵身体的某个部位时,站在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就能迅速认出这些张牙舞爪的细菌(因为好细胞都是光滑的,而这些外来异物则不是)。

发现敌人入侵后,所有的中性粒细胞便火速集结,一个接一个穿过血管壁,快马加鞭地奔向炎症发生地(速度最快时可高达30μm/min)。

到达局部炎症组织后开始与敌人交战,然而中性粒细胞并没有舞刀弄剑,就只放出了一个大招:张开大嘴一口吞掉你!!!

其实不只是粗暴地吞掉细菌,中性粒细胞还会分泌出水解酶、杀菌蛋白等杀菌物质来强行消化。可惜在吞下一个又一个细菌后,中性粒细胞逐渐体力不支,终于在吞下第20个细菌时(一般吞噬3~20个细菌),中性粒细胞:嘭!炸了!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了太多细菌后自身也裂解了,然后大量的溶酶体把这些坏死组织都溶解掉了,于是形成了恶心的脓液——有时我们的脓鼻涕就是这么来的。

故事讲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既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都去杀敌了,那血里测到的应该低对不对?

不对。

我们睿智的身体怎会没有储备军?当细菌入侵、炎症发生时,骨髓内储存的中性粒细胞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而使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从而有利于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奔赴前线,要知道这些中性粒细胞是真勇士啊!它们从来都是一去不复返,一旦吞掉了足够多的细菌后就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所以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通常会升高,相应的白细胞总数也会升高。

2淋巴细胞与病毒的交战 

如果遇上病毒,那中性粒细胞就搞不定了,这时白细胞大军里的淋巴细胞就会出场迎战。

不过淋巴细胞不会主动牺牲,它在看到病毒后,会产生对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病毒结合后,会直接把病毒破坏掉。同时淋巴细胞还会上报被感染的细胞,然后身体就会把这些已经被感染的细胞也杀掉,以免有病毒残留,永绝后患!

所以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只会轻度升高(因为不用总牺牲啊)。并且,病毒这货还会抑制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所以中性粒细胞是大大减少的,整体来看白细胞总数也降低了。

所以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总数降低。       

但也有特殊情况,感染细菌较重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被打败,数量减少。还有吃了过多抑制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的药(比如退热药),也会掩盖血常规。有时剧烈咳嗽,呕吐等也会造成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过几个小时血常规就恢复正常。

血常规中除了看感染,可以看过敏情况,血液疾病情况等,是一项很好的基础检查,可以更好的精准医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