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语文科课程论》3.2“感受性”阅读的考察

2024-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雨_9998

让学生自己来“说”,被称为“感受性阅读”。

“感受性阅读”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与“鉴赏者取向”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以4个案例来展开讨论:

案例一《读碑》

案例二《家长》

案例三《精卫填海》

案例四《小说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上面写的案例都是优秀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都是契合教学对话原理的成功实践。但每个案例的阅读取向之间存在差异。

案例一更符合2000年《大纲》让学生自己去“听”的精神。这里的阅读要件有两个:

1是“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词语”;

2.“体会文章表现出的悲壮感和使命感”。

读者居于“鉴赏者”取向,发现,感受,体会的方式,是“画出”和“朗读”。

阅读对话的权重,落在了“倾听”。

案例二是让学生“解”的“感受性阅读”教学实践。

阅读要件有两个:

1.“画出让你深有感触的内容——字、词、句”;

2.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这些内容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对话”的权重,落在了“言说”。

值得关注的倾向:

1.课堂阅读中,只涉及内容,没有提“形式”。

2.课堂阅读中,没有对课文意义的疑问,教师也自觉放弃了“提问”的特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