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良行为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1条: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
如果你觉得是受到了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
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憎恶,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
如果你觉得很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
第2条: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
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报复
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还击你,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
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信任感。或许会成为经常在班上闹笑话的人。
第3条:目的揭示法。
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注意要客观,而友善,在发生冲突时不应该使用目的揭示法,要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私下里进行。
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如果他们给出一个理由,你就说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的对不对,会不会是的句式来问问题。要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作出回答: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你要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关注,然后向孩子引导向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寻求关注你也可以同意关注他的行为,并且让他知道你会以眨眼睛或微笑来让他知道,他得到了约定次数的关注。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你要承认你没有办法强迫他改变任何行为,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你可以表达出你对于理解你或者别人怎么伤害了他的兴趣,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就要安慰孩子,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因为你自己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
例如: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要得到我的关注,并且让我为你忙活?(寻求过度关注)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向我显示,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寻求权力)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你因为觉得受到了伤害,并且想要跟我或者别人扯平?(报复)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所以你根本试都不想试?(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