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李鸿章的认可和尊重

2023-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黑雨赋能

在甲午战争结束一年之后的1896年,李鸿章作为中国皇帝的特使,远赴俄国去参加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

还顺道去访问了欧美各大列强国家。

李鸿章的这次环球访问,受到的却是皇帝级别的待遇,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各国的总统、皇帝、女王亲自接待。

工商界人士也纷纷邀请李鸿章去参观他们的港口、工厂和新式武器。

如果非要说各国政要款待李鸿章是为了给他下套,为日后瓜分中国提供便利。

非要说工商界人士拉拢李鸿章是为了让他购买更多的军舰和大炮,那么欧美底层民众对李鸿章的追捧和欢迎又如何解释呢?

据说李鸿章到达美国的时候,不仅是美国总统夫妇停止了在海边的度假亲自回来接见。

而且在《纽约时报》称之为“盛况空前的欢迎仪式”中,竟然有50万纽约市民走上街头,就为亲眼看一下身穿黄马褂的李鸿章。

在那段日子里,李鸿章说的话、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

甚至有人还会拿李鸿章出来做营销,有一家名为《纽约日报》的报纸就贴出了这样的广告画,说李鸿章绝对不会错过星期天的《纽约日报》。

而在美国,至今还有以李鸿章命名的中国菜。

那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我们知道,就在一年之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在西方人看来,过去的三四十年,东方的中国和日本都在向西方学习,而且都搞的有模有样,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

但是甲午战争一打,西方人就看清楚了,原来中国只是一个空架子,是斗败了的公鸡。

亚洲的老大是人家日本,而李鸿章,不管说战败的责任是不是在你,但赔款割地的条约总归是你签的吧,始终是和丧权失地的耻辱连在一起的。

即使是在李鸿章事业最兴盛的时代,他在朝廷内部的势力都是相对薄弱的,但他可以凭借机智纵横天下,能够心平气和、从容地解决各种困难和纠纷,找遍全世界,都少见能与他相比的。

而他办理洋务是否有成效也先不说,毕竟还是李鸿章引导清朝进步到今天的程度的?

正是李鸿章的务实和实干、在局限的环境中从容地解决困难的这种品质,使他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中国角色。

也正是他不爱惜名声、不逃避责任的个性使得他在满清朝廷、当代精英、西方国家甚至是在敌对的日本都能获得认可和谅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