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展示之宝贵的觉察

2023-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诗心小鹿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257天,2023.07.26

    昨天的咨询展示除了学习咨询师助人过程中“人”所起作用外,还有就是让我为之感动的是来访者的觉察能力,这一点要向来访者学习。同一话题在聊第三次时就有了觉察和思考,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有时候,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一直以来都认为是很好的很正确的方式是很难被发现其背后的“规律”的。即无论外在的形式/方式怎么变,都是围绕着内在同一目标(如本次咨询中妈妈都是围绕如何改变孩子)转,换汤不换药。因为难以发现行为背后的行为模式、内在关联,所以就会陷在其中而烦恼。这样的咨询一般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一遍又一遍说的过程中,慢慢梳理,细细反思,在说够了、聊透了,旧有的模式也一点一点地浮现,来访者才会觉察到之所以“无效”,原来是这样的…。说到这儿让我想到《困难案例短程心理治疗》一书中的一段话啊:“对问题的无效应对可能成为问题的一部分,人们向着自以为有用的方向一遍遍尝试改变,反而维持了问题的不变”。这句话的关键是“无效应对”,想想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候、在多少事上都是在做着“无效应对”而看不见、不自知?如妈妈的唠叨、父母的说教、“批评使人进步”、“孩子咬指甲、挑食等,或许是太过于看重、在乎和过于关注,而频繁的通过各种办法想要达成“改变”的目的。结果目的不仅没达成,反而维持了问题的不变,甚至更糟。这个过程有点类似接纳与对抗,当人们越是能够接纳一些人、事、物时,内耗就会越少,人就会越来越舒服、自在、和谐;反之,如果是对抗的状态,即不接纳、不允许这些“不好”存在,那么人就时刻处于警惕、战斗的状态,比如一些负性情绪,当人们越是想要消灭它、不让它来干扰时,往往情绪越是严重地影响着人们。接纳就如云手,温柔的抱持着,对抗是硬碰硬,最终是彼此伤害。

    “妈妈就是用来焦虑的”,如果认同这句话,那么意味着妈妈为孩子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也许还是伴随一生的事。既然焦虑是正常的,当焦虑来袭时,不妨允许、接纳焦虑,再不济和焦虑呆着,安抚焦虑,看看焦虑的到来是在提醒着什么?焦虑背后可能想要的是什么?我的那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我期待的是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