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中,一定要有一件,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更重要的事
为了生存,为了不让自己与这个社会脱节,所以只好拼了老命地工作,日复一日,起早贪黑。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工作模式下?因为害怕自己被辞退,所以在很努力地工作。有的人甚至可以全年无休,只为了可以升职加薪。
可现实残忍的是,你的回报却并没有和你的付出成正比。明明做得那么幸苦,工资却并不理想,还要时不时忍受着上司突如其来的怒火。
你觉得自己很委屈。如果可以,你一定早就想对着自己的上司咆哮三千遍:“我都那么幸苦地工作了,你看不见吗?”
于是你一次又一次地心生出“想辞职”的念头。
辞职吗?你顿时又感到困顿和迷茫,辞职了之后你又能做什么呢?没有了经济来源,你拿什么生存?权衡了利弊之后,你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工作, 但你对这份工作,却早已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你很困惑。
生活造就了你独一无二的作品
读完周岭老师的《认知驱动》,我的脑海中就不停回荡着书里的这句话:“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想着去创造点什么,用作品说话。”
无论做什么都要想着去创造点什么……
可,我能创造出什么呢?我就是个小小的收银员,这七八年来也就只干了收银这一行。除了收银,我什么也不会。
一个收银的,又能创造出什么名堂呢?
直到2022年5月26日那晚,我结账时少了三千,这让我陷入无端的绝望之中。我想逃避现实,我想离开这里,我不想再做这份工作了……所有的负面情绪几乎都在一瞬间爆发。工作上的辛酸和生活中的委屈,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交织盘旋着,令我痛苦不已。
那晚,我不安地入睡,害怕明天的到来。
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很想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可怎么总感觉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依旧是那么迷茫、困顿,我到底该怎么做?
看到网上有人说:“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去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于是,我开始关注很多有关“自我成长”的书籍。可我接触过的那些书籍内容,几乎都在强调让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不就是跨领域工作吗?
“我不想干这行了,我想去做XXX……”
这句话,曾经也出自我之口。我总想着,只要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我也一定会成功的。
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幸运的人?如果可以,谁不想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谁愿意依靠体力来换取金钱呢?
喜欢的事,对现在的我来说,太遥远,太迷茫,风险也很大,首先,我并不了解那个行业,就算去学习,充其量也只是个新手。就像我喜欢写作,如果我贸然辞职,在家里当全职作家的话,我估计我真的会饿死吧。
一是因为我的写作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二是因为我目前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完整作品。这世界上的作家那么多,我又如何从中脱颖而出?
于是,我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即使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能把日子过得开心且充实吗?难道,就不能等自己羽翼丰满后,再跨领域飞翔吗?”
这个问题在我心头盘旋了很久。直到27号那一天,我想到了答案:“你的人生中,一定要有一件,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更重要的事。”
2022.5.26,是我工作生涯以来最难的一天,可是,你一定想不到,2022.5.27这一天,也是我改变最大的一天。
27号那一天早上上班时,我看着超市里人来人往的人群,突然觉得,既然生活每天都要继续,那为什么自己只在意过去呢?
既然过去我无法改变,但我现在做的事却影响着我的未来啊!也就是说,只要我现在把我该做的任务都认真完成了,那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晚上的出错率!
心态上的改变,让我做事越来越得心应手。
这时我想起了我在《认知驱动》里看到的那句话,于是不禁在心底里思索道:“我能创造点什么呢?”于是,突然的一个灵感,让我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三千》。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三千”,但有的人,因为失去“三千”而感到痛苦不已,并且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如果你一路上都在捡零碎的芝麻,哪里还有手来拥抱属于你的大西瓜呢?
丢了“三千”,也许正是为了让你遇见“三万”。
就像我一样,要是没丢那三千,我也不会想到写《三千》这本书,更不会去尝试亲手设计《三千》这本书的封面。
我失去了三千,可是我却拥有了比三千更好东西——我首次创作的《三千》封面设计图,获得了很多好评。他们一致觉得我这封面设计得很好看,很美,很有意境……是的,我自己也非常喜欢。
我觉得它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我把我的生活,和我的创作,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就像图中印有“超市”的标志,和那个因为迷茫,而蜷缩在角落里的女孩一样,它们一起,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所以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我是个会收银的作家,这真是一个新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