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良大师

昨天写了奇葩说的一期节目,是关于博物馆失火,救画还是救猫的问题。

限于篇幅,没有展得太开,今天再补充一下。

救画还救猫其实是一个经典的“道德窘境”问题,之所以称为窘境,就是进退两难的表现。

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存在瑕疵和遗憾,也会违背某种伦理。

最有名的“道德窘境”问题是“电车难题”:

一个失控的火车,到了岔路路,一边是5个人,一边是1个人,如果不管,会撞死那5个人,这时你就站在一个按钮旁边,按一下火车会改变方向,撞死那1个人。

你按还是不按?

救猫还是救画问题,其实是“电车难题”的变种。

其实,你怎样做,都有其必然的逻辑,也代表某种主义。

一、功利主义:救画

不介入道德判断,只量化考虑价值。

所以,5个人的命大于1个人的命,因此,可以按下那个按钮。

同理,名画比猫更有价值,所以救画。

当然,这种伦理的瑕疵是,只在乎短期目标,忽略了长期目标,以及因此付出的代价。

因为,按照这种伦理,就等于是少数人一定要服从多数人,那么少数人为多数人的献身也变得合理。

所以,失去道德的理性,是挺可怕的。

二、权利主义:救猫

与功利理论针锋相对的就是权利主义。

这个主义的奠基人是著名哲学家康德。

康德认为,人生而平等,拥有自然的、不证自明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不能以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从博爱的角度讲,猫也可以拥有这种生命权,因此你不能以画代表更多人利益为由而剥夺猫的生命权。

其实把猫换成1个人就更能明确这种关系,如果牺牲1个人,可以拯救那幅名画,我们要不要做?

权利主义的维护者的答案是不能这么做,包括电车问题,他们认为牺牲那1个人是不对的。

他们还举出一个恰如其分的例子,医院有5个快要死去的病人,需要换5个器官,这时新来一个病人,可以正好提供这5个器官,那么要不要杀死这个新病人?

这么一看,你就知道康德在讲什么了。

所以,在这个框架下,一定是救猫。只是医院这个例子是有瑕疵的,你能不能看出来?

请在留言区告诉我。

三、伦理直觉主义:救猫

这个主义很简单,它是说,在危险时刻,人很难周全的思考,但是人都有同理心,往往会根据自觉做出正确的选择。

救猫还救画?

如果大火蔓延,你一定不会考虑太多,猫咪的嚎叫会激活你的镜像神经元,你会下意识的抱起它跑出火场。

所以,在这个主义下,救猫是没有问题的。

四、自然主义:救画

哲学家尼采是这个主义的支持者,他认为在一些复杂情况下,人不该扮演上帝,去改变一些事情的发生。

既然,火车失控,就要撞向那5个人,说明这段铁轨是危险的,本不该站有人,而这5个人却偏偏出现在那里,因此他们要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和宿命,凭什么让火车去撞向那个无辜的人呢?

所以,此时不插手最好。

根据这个逻辑,画出现在博物馆是正常的,猫出现在博物馆不正常,所以,猫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况且,画没有脚根本不可能逃离现场,而猫还有一现生机,这个时候理所当然要救画。

你看,道德窘境如此难解,用各种主义来分析,还是打了个平手。

所以,救猫还是救画,你自己看着办即可。

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22天。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