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2·14)

2024-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二·一四】

近今风气,有不可解者:士人略知写字,便究心于《说文》、《凡将》,而束欧、褚、钟、王于高阁;略知作文,便致力于康成颖达,而不识欧、苏、韩、柳为何人。间有习字作诗者,诗必读,字必学侈然自足,而不知考究诗与字之源流。皆因郑、马之学多糟粕,省费精神;苏、米之笔多放纵,可免拘束,故也。

士人,音shì rén。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究心,音jiū xīn。指专心研究。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误书庙讳》:“县尉不究心职事,至於格目亦忘署名,可见无状。”明·宋濂《<白云稿>序》:“濂之有志为文不下於伯贤,古今诸文章大家亦多究心。”

《说文》,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凡将》,指《凡将篇》,汉代司马相如编撰的字书。《汉书·艺文志序》记载:“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现已失传。

欧、褚、钟、王,当指欧阳询、褚遂良、钟繇、王羲之。中国古代四位著名书法家。

康成,即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年七十四。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颖达,即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欧、苏、韩、柳,当指欧阳修、苏轼、韩愈、柳宗元。中国唐宋时期的四位著名文学家。

间,音jiàn。释义:偶尔;间然;间或。例:唐·岑参《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诗:“富贵情还在,相逢岂间然。

苏、米,当指苏轼、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侈然,音chǐ rán。释义:1、骄纵貌;自大貌。例:清·褚人获 《坚瓠补集·李桢像赞》:“彼贪浊位都显荣,受若直,怠若事,瘠其民,肥其躬,虽曰侈然莅于上,得不赧尔愧于其中耶?”2、夸诞貌。清·吴雷发《说诗菅蒯》:“人皆惑於虚声之士,以名士自命,阅人一首一句,即侈然评论,并欲概其生平,於是随声附和,茫无定见矣。”

马,指马融(79—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