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信印

2020-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易行潇公子
“师”的第一任务是传道。实际上“道”怎么传呢?没法传,可传的只能是“非道”。 “道”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因此,也就不存在传不传的问题。 那什么可传呢? “道之心”是可传的,因为:有信无信,那是天壤之别。就如传口诀:没传之前,他一直放在那儿。谁都懂,但为什么她不发生作用呢?就因为没有“信”。今天喜欢讲“信用”这东西。一张信用卡,什么都没有,就可以当大钱来花。就是“信”做怪! “师”道: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考量师资时,这一条重要的传承路径出现断裂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当然也是近十年各方面意识到了重要性。政府也是责令重视师道的传承。但是文明的断裂,道统传承的断裂可不像修复桥梁或者高速公路断裂那么容易,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 口耳传承一般都叫强调“师”的那一面。 “师”,当然很重要。“师”的重要还不完全是传授,更重要的或许是在“信印”上。“信”是“信心”的“信”,“印”是“印证”的“印”。佛门有一句话流传很广的,就是:“信为道源功德母。掌养一切独善根。”这是《华严经》里面的。本来经中说得很清楚,你不信就没有去用。 天地师传的意义往往就在这里。“师”,要能给出这个“信印”是不简单的。所以我们过去对“师”的要求很高,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为“师”,必须是“能者”,必须是一定程度的“过来人”。必须有传承法脉的支撑,否则担不起这个“信印”。对“师”有如此要求,学人自然也不列外。否则,“信印”也无法单方面建立。历史上有很多故事看起来是为师的刁难学人。像:“程门立雪”,像“”无端棒喝”种种的考模,无非是要考出这个“信印”来。 所以,师父找徒弟,便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