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落地之下: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token经济体建设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的经济体制度设计
谈及区块链技术落地是否去中心化,除了就技术本身分布式记账可以定义为去中心,在其他维度不难发现其中心化状态。比如,目前市值最高的两个区块链项目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算力集中度上,可以被定义为中心化的。康奈尔大学教授今年年初发表的论文《Decentralization in Bitcoin and Ethereum Networks 》指出,超过90%的比特币算力、以太坊算力分别集中在16个、11个矿工手上。此外,目前正在尝试落地的区块链项目,从共识机制建立、平台控制权上来看,基于效率的考量比如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速度,也是趋向中心化的。
不过文章接下里,会尝试从另一个可以定义为趋向去中心的角度作分享:为什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经济制度设计有利于实现去中心经济体。本文所指经济制度设计是指面向特定经济体的参与者,进行权益分配规则设置。权益分配规则,上可至国家地区的制度博弈,下可至独立个人之间的共识承诺。本文关注的是公司(或者社区)级别的经济体制度设计。
首先说明,区块链技术不是经济制度设计中必要的技术前提,国内华为就采用没有基于《公司法》的虚拟股权模式,直接为公司经济体内各参与者进行权益分配。但是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数据可追踪、不可篡改特性,使经济体权益规则公开、相对确定。利益参与者可以参考的可信任的信息决策,选择是否参与或者其他的形式进入经济体的运行。运行中的权益数据支持真实性校验。
回到对标公司维度的区块链项目经济制度设计,即token经济模型设计。token一词原本为计算机术语,意为令牌,代表权利,拥有令牌者可以在对应节点实现通讯。应用在区块链项目权益领域,token最初在国内被译作代币,狭义意指基于智能合约发行的产物(简单理解是指某个项目发行的代币),后来由孟岩、元道老师基于token的广义作用,译作通证,意指可以代替一切权益证明,包括股票、证券、积分、卡券等。
token主要落地形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直接将物理资产上链流通,支持将物理资产分割成无数份虚拟资产份额,有对应市场价格。另一个是将经济组织的权益代币化。区别于传统股权证券,token落地,在上线进入金融交易环节门槛较低,二是基于目前的交易系统,代币化的经济体权益,具有相对高的流动性,支持全球24小时交易,支持达成共识的经济体间完成代币兑换交易。下文主要梳理经济体token模型设计流程,权益token(以初创公司为例)向大众开放有利于去中心经济建设的原因,以及目前权益token化的两个问题。
token经济模型设计流程
一个有价值、可持久的token经济模型,是基于对应价值资产的产生。一个初创项目、社区或者公司在确定要解决某个商业、社会问题,并开始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成本(资本、劳动、时间等资源),token经济模型可以考虑开始设计。如果是传统公司已经进行公司经济体利益分配,“token模型”(对应的是利益分配模型)其实基本已经成型,只不过token流动性可能不在最初设计范围内,也不会上线到交易平台。
token模型设计,尤其是基于区块链的项目,会注重社区群体的参与,这意味着token利益分配中,社区群体参与部分会被考虑。总体来看,包括创始团队、顾问/合作方、ICO、社区四部分token分配。部分意在建立生态的项目会将一定比例token配置给内部基金。目前国内一个比较成功(以发展速度来看)的token权益分配实例包括Fcoin。
Fcoin Token:利益参与者token分配比例 Fcoin Token持有者权利说明确定token初始分配模型后,代币的发行目前主流选择在ETH上,生成ERC-20代币。
此外,还要考虑token流通过程中,按照上面规则持续分配,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分配出现问题时,如何调节、干预,使其恢复相对公平(相对中心化影响Token分配)等问题。
权益token向大众开放与去中心经济体建设
公司权益token化有利于去中心经济体建设(以初创公司切入说明),这里定义的去中心基于经济体控制权,以及资源集中度两个维度来解释。
- 经济体控制权
是指企业引入社区参与,持token者有权共同决策部分经济体事务。就如上述Fcoin Token持有者的社区权利:利益分配、选举与决策,这区别于传统股票证券的大众持有者,仅有收益分配权利。
- 资源集中度
(1)是面向大众的,风投产品(比如高风险、高收益的早期项目)投资不再是专业机构专有,大众可以相对自由选择是否参与投资。在这里,我想分享的是,大众对早期产品的投资意愿是有的,众筹模式如kickstarter类可以走通就证明了这一点。参与的选择权是可以相对自由放开:现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得个人投资者有更健全的判断项目安全风险的能力,而不是简单一刀切关闭。
(2)面向初创项目的,传统股票证券市场支持相对成熟企业的价值票券流通,大众投资资金集中在相对成熟企业,如果初创企业权益token化,并支持交易,大众资金会分散到初创公司早期发展中。初创公司会因为共识价值、社区支持(更多人愿意持有对应token,token市价上升),保持发展。
回顾企业发展历史,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提到,公司规模的扩大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主因之一,1922年~1932年间,全美1/6的财富从个人转移到经理人手中,个人财产进入大规模融资范畴,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财产所有者的生活、工人财产的保有方式。在过去的时代,人们集中支持相对成熟企业类投资产品,一是因为相对风险低、二是选择限制。现在初创产品/公司权益token化,开放大众参与自由选择的平台,会是值得关注的新主流可能。
目前token体系建设的问题是什么
不过,任何新兴经济形态诞生之初,都难避乱象丛生。从理论上来看,初创公司权益token化设计,支持大众开放申购、参与公司共同权益决策,既能让大众有多元投资选择权,也让初创公司获得相对增加的用户投资关注度。
但是目前,一方面是大众投资者对初创项目的辨析度不足:无法判断进行权益token化设置的初创公司真伪、优劣。人们对初创公司权益token化设置,有一种反应是,纯粹对大众投资者的一次“割韭菜”行为。
另一方面是现在区块链领域正是热钱正盛之时,初创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大机构、普通投资者手中拿到投资后,是否能保持初衷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可以说涉及人性考验(其中既包括一开始就只想骗钱的ico方,也包括最初想做事但后来代币价值上升后缺乏动力落地的项目方)。
最后留一个问题供读者思考,哈德罗·埃文斯《美国创新史》中有一个观点:美国伟大创新者一次又一次被证明是大众化推行者。初创公司权益token化,从创立初期就开放大众投资者参与,是早期风投的大众化创新吗?
---
本文是最近学习token经济的思考。同时发现国内这方面并未成体系,且除了元道、孟岩老师在尝试推动token制度建设外,暂时没有更多。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