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指标与作弊技巧
最近看过一个段子,某特困县长为了完成“每个村都要通电”的指标,只花了几秒钟就完成了,很简单——把某些没通电的村合并进已经通电的村子。
所以,如题,大家一起来列一下呗。
DAU:买垃圾流量,做各种不靠谱的活动。
下载量:虚假宣传,夸大产品价值。
注册用户数:不考虑留存的注册返现。
活跃度:在“分子/分母”的公式上做文章,在分子、分母的定义上玩花样。
人均PV:一篇文章分N页,人均停留时间也类似。
点击率:软件下载站上,各种花花绿绿的“下载”按钮,点好几次也不一定能点到真的下载链接。
使用时长:后台运行,或者故意“迷惑”用户,让用户无法快速完成任务。
付费用户数:首单1分钱。
复购率:首单9块9,第二单1毛。
……
而比较好的指标的例子,如:
得到用户对内容的分享;
支付宝的支付成功率;
网易云音乐的主动评论数。
对比一下,我觉得——
好指标是关于“无受迫/诱导的用户成功行为”,解释一下:
无受迫:用户没有被逼着做没价值的事情,比如签到才能XXX;
无诱导:用户行为不是“奖励就有,没奖励就没有”;
成功行为:指标考察的行为,本身为用户创造了价值,而不只对公司有价值。
当然,好指标还有一个前提,与(正确的)业务目标契合。
延伸开,对个人来说,读了多少本书,听了得到多少分钟音频,都是虚荣指标……
虚荣指标是表面指标,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对外”的场景下,有时候可以用得上,它们往往比较大而泛,可以给人留下印象,所以可以用这些指标来谋求建立合作关系、赢得一些关注。
非虚荣指标(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词好了)是真实反映成功和价值的指标,是推动增长的隐形引擎,对团队内部,还是关注这个比较好。
最后,抛个问题,你还能想到哪些虚荣指标?有什么亲身经历过的“作弊案例”么?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