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钻公会散文广东省

我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

2019-06-18  本文已影响13人  向上生长的力量

文/向上生长的力量

我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

2015年,因为感冒导致的脑昏数月,四处求医无效。一天,抱着丝丝的希望光临县医院脑神经内科。

刚进医生的诊室,只看到一位长像匀称的女医生在坐诊。她带着口罩,看不太清楚她的脸,但是眼神透着严谨,一丝不苟的给每个病人诊疗。

轮到我的时间,女医生寻问了病情,我详细作答,她听了之后给我把把脉,忽然沉思下来看着我,我像只颓废的气球。

医生把其他两个排队的病人支走,严肃地对我说:“你患有抑郁症,必须连续吃三个月的药,再观察。”

我不相信医生的话,我使劲摇头,抗议医生的诊断。在心里想,我不可能得这个病,这是医生的误诊。

女医生没有过多的给我解释,她说:“你信就开三个月的药疗治,如果不信,你自己看着办!”

此时此刻,心里好像有一只疯狂的蜂在针我,让我躲避不及,但又有一只蜂在对抗,蜂蜂作响。

我装做很镇定,叫医生开几天药后,怅惘而逃。

冲出医院,一个人茫然失措蹲在街边的一阴暗处,让泪水肆虐。

慢慢情绪平复下来,我去了中医院,那里的医生和县医院的医生如出一辙的诊断。这时我才明白自己真的有抑郁症。

中医生很和善,他尽量安抚,他的关怀和语言就如那一缕缕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暖暖的。同时也让我清楚明白这种病的可逆和不可逆。

在中医生的人文关怀下,我决定面对现实。医生说我的抑郁症并不很严重,只要把情绪,心态自我管理好,一般都能痊愈。

怀着一股感恩的心,回到家。

其实,我非常清楚自己那些年的压力,工作,孩子,房子,生活,一切的一切都会使我情绪化。经常无意识走进一个黑洞,那里有自卑,无耐,消极,失望等等常常伴我身边。

医生没有判断之前,实际我是了解自已的,但是往往不肯承认自己会患上这么个病,在农村的话,别人就会说是神经病,我不想背负这种压力。

后来,中医生的话我听了进去,慢慢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自己对抑郁症这种难以启齿的病症的了解,从而给了自己一个比较合理的释怀。

当然,这个过程是有心理斗争的。一直反反复复,没有彻底剃除内心的慌恐,时不时感觉总低人一等,没有自信。那段时间煎熬,烙心,但还好,我记着三毛那句话: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必须静下心,走出阴影,才能拥抱绿叶。

如果脱离自我认识和抑郁症的恐惧,就算神仙都救不了的。还有一些其他亲朋好友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抑郁症很多人都有可能患上,就如感冒一样再平常不过,我慢慢接纳了它的存在。

生活,就是一种体谅,一种理解。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日子就会温馨,人生也会安宁。

抑郁症也需要体谅,理解,懂得如何去面对,而不是逃避,越逃避,越走进黑洞。身边也有很多抑郁症患者,我看过他们对生活的绝望和对自已的自暴自弃,慢慢有的走到人间的尽头。我也看过一些患者被折磨成半疯子状态,靠药物控制。

因它的存在,我也有很多类似症状,但是我知道悬崖勒马才不会让自已掉进深渊,才能欣赏生活的一路芬芳。

中医生跟我聊过,他说对什么事情不要太执拗,凡事都需看到两面性,好与坏同时存在的。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惑的事情,就把它放一放,让心情平复再进行解决。

个人要有自已的业余爱好,心情不好时,可以在自已的爱好里“倾诉”。医生的话如醍醐灌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从而走上阅读之路,爱上阅读,是阅读让我走出抑郁。因为我在书中看到文字的力量。

《反脆弱》这本书中塔勒布所说的一观点特别入心,他说人要学会像猫一样。俗语说“猫有九条命”,生命体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避免伤害,同时在这个过程里锻炼和强化自己。

有抑郁症的人要学会反脆弱,而不是听之任之的情绪恶化。

喜欢《易经》里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虽然说表面看这句话是说生活的变通,其实我理解它为心态的变通,不知道对否?

一味执着最容易心生怨恨,也最会抑郁成症。如果变,一切又能潜移默化中解决。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圆润之心,通天,下地,游刃有余。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一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