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九章·悲回风(十五)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以沉郁的笔调,刻画出因政治失意、流放漂泊而生的难以排遣的忧郁与苦闷,表现出精神受压抑、气机郁结的身心困境。这既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也有个人困境的悲愤,呈现出深重的孤独与压抑。
接下来,“穆眇眇”四句紧承上文,意谓自己的心情有时愁思茫茫无边无际,有时则陷入空虚而无所著落的状态。叹声隐尚有可感,志纯竟不可为。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意为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这是一段充满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宇宙混沌、命运无常的感慨。
“穆眇眇之无垠兮”:“穆眇眇”形容深远幽暗,象征理想的遥远不可及,呼应前文“登石峦以远望兮”的求索;“无垠”指无边无际。此句描绘宇宙的广袤与不可测度。
“莽芒芒之无仪”:“莽芒芒”表现混沌迷茫的状态,反映楚国朝堂的混沌(如“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与《离骚》中“世溷浊而不分”的愤懑一脉相承;“无仪”即无定形、无法则。此句通过自然意象隐喻现实的混乱与理想的虚无。
诗人以“无垠”“无仪”的宇宙景象,暗喻自身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而“穆眇眇”“莽芒芒”则通过音韵重复,增强了幽深混沌的听觉效果,体现《楚辞》独特的音乐性。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意为声音虽然隐微细弱,却能互相感应,事物虽然本质纯粹,有时却不起作用。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悲怆之情。
“声有隐而相感”:声音虽无形(隐),却能引发共鸣(相感),暗喻忠言或美德虽不显于外,却能打动人心。
“物有纯而不可为”:事物本质纯粹(如兰芷之芳),却无法改变其凋零的命运,象征高洁者难以扭转现实的残酷。
文中以“声”“物”喻指诗人的政治理想与人格操守,表达其虽秉持纯正(如彭咸之志),却因谗言(回风)与腐朽环境而无法施展的悲愤。
“声有隐”指暗藏的声音能相互感应,“物有纯”则强调事物本质的纯粹性。诗人通过声音与物体的隐喻,表达世间万物虽表象各异,却遵循内在的相通之理。
“不可为”呼应前文“物有微而陨性”,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突显命运的无常与无。
此句浓缩了诗人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控诉,以及自身“宁溘死流亡”也不改其志的决绝,是《悲回风》中“以心言志”的典型体现。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