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旅//读《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与否认》有感
最近,可能是项目基本结项了,感觉自己还是比较空闲的,工作量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都可以完成了,就又借着双十二顿了一批精神食粮。同时,发现自己之前保存的100本社会学的电子书竟然还没来得及看,刚好可以来看一下。
打开文件夹开始在100本社会学里书单里,开始选书我还是一眼看中了“房间里的大象”这本书,刚开始是好奇,为什么一本社会学的书会叫“房间里的大象”,房间里怎么会有大象?大象如此的庞然大物怎么会跑到房间里,不应该是在野外吗?带着这一连串的好奇我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是用比喻的方式来阐述生活中的很多真实客观存在的事情,就好像一只庞然大物的大象在房间里站着,但是有的人选择视而不见或者默不作声,就以为这样的方式选择不看不说真相好像就会跟我们不相关了一样,也不需要发声勇气或者是承担责任。
还有书中还讲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最初的起源,就是因为人们人为:“如果国王看不见衣服,就可能是私生子”,国王派人去看了,回来的人怕被国王责罚或者是自己有问题,选择了正常,后面的人都是觉得衣服是正常进展,其实真相是什么都没有做?但是所有的人都选择视而不见,只有孩子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这不仅让我们感慨社会中的很多事情,我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所谓的外在社会认同,跟跟随大众人云亦云的化,很容易出现集体失语的情况,可能对最终因为我们的沉默而给事情带来更大的伤害,自己有一天也追悔莫及。
书中说这本书写作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制制度性遗憾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这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也是让我们警醒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如此对真相视而不见了,是所谓的变得现实或者是融入社会了吗?而有的人总是告诉我们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你看到真相就要说出来,你知道你意味着要承担什么吗?你知道怎么的人会怎么看待和评价你吗?好像我活着就是活给别人看一样,什么都要在意的样子,小时候曾经想着长大后的我们是自由潇洒勇敢的人,我们是否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模样。
最近看《爱很美味》大结局的时候,三个女孩在婚礼现场出现了一幕跟小时候对话的自己,夏梦的是:“你太辛苦了,你很努力;刘净的是你太纠结了,你很勇敢;方欣的是“你太懦弱了,你很美丽。”小时候的他们三对长大后的他们三个都是很认同的,他们长了自己曾经希望的大家模样,希望我们一个人都可以坚定勇敢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