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厅

《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场色彩与生命碰撞的悲喜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东西大街

对于如今火热的电影市场,似乎少了以张艺谋为代表的“黄金五代”导演的作品了,但是翻看作品表,每部作品都不俗,就比如这部《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是导演张艺谋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据苏童的成名作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是改编自小说,但是艺谋导演却把整个故事做了拆解,硬生生地把江南的氤氲气息改成了西北粗犷的风格,主要从构图、拍摄手法、颜色等方面去解析在这种制度下的女人们的命运和人性的变化。

首先是构图, 为了配合封建礼教吃人的主旨表达,片中大量的对称性构图:庄重、肃穆、呆板、拒绝变化一如陈府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而景深构图的用意也非常鲜明,是一定要把活人给吞没的。试看被谋杀的三太太梅珊的房间灯复亮起,活像一只张开大嘴等着吃人的可怖野兽,没有比这更形象的了。

大俯拍机位形成的屋檐相连的封闭式构图,长镜头和固定场景的应用,主观镜头,近景、远景的交替使用和夸张的对比手法,都使得这部影片蒙上了一层快要窒息的感觉。而且这样的镜头在影片中运用的比较多,尤其是表现人物无助的时候,更能突显视觉效果和丰富情感的表达。影片中,我们可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个四合院,或者是一扇门,再或者是床四边的帷幔,但无一例外的,它们的形状都是一个“口”字型,口,加之处于其中的人,则组成了这样的一个“囚”字。它囚禁的不仅是人,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是人的精神灵魂与自由。

其次是特写或近景拍摄手法的运用。该影片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命运变化,所以影片在拍摄人物时候,多使用中近景,人物只占画面的小部分,而后景则是那高大的陈家围墙,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深处其中的人物的渺小,彷佛人物被湮没在高大的建筑中,给人一种沉重的,不可抗拒的宿命感。另外,在影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通过光线明暗对比、色彩对比、色调对比等来突出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一种静止画面带来的别样的视觉冲击力。当然也包括一些物件的特写。

另外张艺谋导演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红、灰、白来拍摄该片,每一种颜色以及组合起来的颜色都在表达不同的意思。

红的主要物品有高高悬起的灯笼,有颂莲身上穿的袍子,红色,在中国常喻为喜庆之色,除了结婚时两次时候的红灯笼外,影片中红色具有其他的意义,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欲望,一种被压抑着的欲望。

灰色,灰色是陈家大院的主基调,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厚重的高墙大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意为压着众人身上的诸多规矩,意喻封建牢笼坚不可摧。

说到白色,影片中的白色主要是雪的颜色。说到雪,这让我联想起一个事物,那就是死人后那惨白的冥钱和白幡。雪,是来送葬的,第一次,它送走了雁儿;第二次,送走了梅珊;最后一次是颂莲穿着学生装走在雪地里,那时,她已经疯了,这一次送掉的是什么,除了颂莲的一切外,还有新娶的五太太的幸福。

蓝色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凶残和黑暗,大红灯笼总是被深蓝色的砖瓦墙所包围封闭,也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表现在陈宅里,似乎只有通过点灯,女人们才能获得那仅有的可悲而可叹的“权力的温暖”。

所以,整部影片在表达着一种束缚与挣脱地不停地往复循环,最终不管人物的命运怎样,始终传递着一种抗争的精神。张艺谋导演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主题,运用这种形式感很强的表现手法,使影片硬朗凌厉起来。

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欢,是因为有一种匠人精神在其中。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点一线都刻画地很细致,拿捏地很到位。对于摄影的初学者来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从构图、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色调的选择以及这几种元素的组合应用所表达的情感,都值得去细细地琢磨。

摄影不一定满世界地流浪,如果能够在方才之间的院落表达出人间的悲欢喜乐,也是极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