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法利夫人》随感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79人
紫衣飘雪

有一个词形容爱玛再适合不过:不作死就不会死。只是可怜了夏尔和女儿,要为这样一个妻子和妈妈付出惨重的代价。
纵观爱玛可悲的一生,纵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更是各种方面不匹配的结果。一个富裕农夫的女儿,偏偏接受了贵族教育;贵族教育应该是通过各种方式塑造一颗高贵的心灵,偏偏爱玛只钟爱那些皮毛,喜欢外在的东西;一个少女应该活泼天真,偏偏要被教育要装模作样,压抑个性;嫁给乡村大夫做老婆,偏要贵妇的生活品质;对无条件爱自己的老公视而不见,偏偏追逐臆想中的爱情……
这一切的不匹配,说明爱玛没有对自己清晰的认知与定位,她也就分辨不出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只能被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裹挟前行。直至最后一刻,她才知道情夫不过都是和她逢场作戏,毫无真情可言;才知道有些人是口蜜腹剑,包藏祸心;才知道无条件爱她的只有夏尔,无怨无悔。只是一切都太晚了,她能选择的只有死路一条。
夏尔在爱玛面前除了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还有某种懦弱和自卑。在他眼里,高高在上的爱玛美若天仙,他除了欣赏不敢碰触爱玛的内心世界,也不敢忤逆爱玛任何事情。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纵容,爱玛才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夏尔一直被蒙在鼓里,以至于爱玛死后他还不敢接受真相,最后活活被真相折磨致死。
爱玛是夏尔的深渊,欲望是爱玛的深渊。只是他们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同样在凝视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