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
莆田人
我是莆田人,做一妈祖扇,书“莆田人”。1979年,我坐火车去读书,在车上不止一次听人说:“又是一个莆田人”。时光优化地,景物厚幽人。厚道谦虚的“莆田人”,给人的印象是热情、直爽、好客,能干又可靠。久别重逢的朋友握手言笑时,笑得最酽、手握得最紧的是“莆田人”。莆田人以实干建业,机灵辅佐。莆田人冷静、中庸,曲中求直,直中有曲,铺平人生路,无往而不胜。莆田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或是读书入仕,或是经商发财,都尽力发扬光大。
新时代,莆田人正以一口“妈祖话”,堂堂正正步进世界。我读第一个大学时,对“莆田人”概念就已经比较清晰了。在上海的大学,听老师对我说:“又是一个莆田人”,有“莆田人里头出人才”这样的评论。我考上的第一个大学,最有特色的是化学纤维,许多优秀的化学老师,有的十分傲慢。喜见薰成百里春,更惭谦诲极谆谆。有一个有机化学老师,上课提到了福建莆田人黄维垣,一改一以贯之的高傲语气,谦虚之至,我的印象深刻。
中国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黄维垣,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归国研究“氟炭代血液”。抗越反击战期间,有伤员血型特殊无法输血,“氟炭代血液”使得伤员转危为安。黄维垣研究取顶级成果,丰富了有机合成化学。他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唯实求真、谦虚严谨,做氟化学重要贡献。他的非凡业绩和高尚品格,为莆田人树光辉的榜样。我在上海失败的五年,“黄维垣,莆田人”记忆深刻。高傲的上海人,提起莆田人的读书,也敬佩三分。
读了福建师大以后,学写散文,对“莆田人”概念接触更多了。从此把君诗过目,绝胜厚禄故人书。莆田人文章厉害,不少人这样评价。1998年春天开始,业余做新妈祖,又懂“莆田人做生意厉害”。沿海的“莆田人”,我认识一些,一些很小的企业家,厚道、老实,纯粹的吃苦耐劳。真诚的说,我敬佩他们,我也喜欢他们。在莆田沿海工作和生活过,可感受和体会到,“莆田人”对生活事业深刻的理解,还有一种无法用文字尽述的情感。
“莆田人”聪明,中庸,“阿湾”有代表性。笨拙中,略带点老辣。笨拙不可否认,而老辣不是单靠聪明就能够有的。需要在这个无限精彩的大千世界,辛苦那么些年,摸爬滚打,背着行囊走乡串户,汗珠子摔成八瓣,锲而不舍,风雨无阻,付许多艰劬和辛楚。“阿湾”对做生意,有独到的理解。做生意是深刻而沉重的,也是细致而真切的。需要扎根于土壤,深入到生活,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事业是实在的,是用苦劳积累起来的。
沿海的“莆田老板”,许多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攒劲得很。他们既腼腆又憨实,心底善良,富有同情心;亲切,又不拿架子,可以把任何人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今天“阿湾”的朋友圈子,大多还是底层人、农民和普通百姓。平生性忠厚,所守必依天,“阿湾”知道“本”是什么。生活中,“阿湾”不善言谈。有陌生人在旁,“阿湾”竟“不敢高声语”,这一点是性格使然,不是不自信,而是似乎不大适应陌生的环境。
“阿湾”是有一些孤独和寂寞的,经常需要大家的认可以及鼓励。他们的劳动成就,需要得到具体的欣赏。农民企业家,一种新生事物,需要理解。“阿湾”艰难困苦中勤奋劳动,积累财富,完美诠释了苦劳。他们风风雨雨数十载,历尽千辛万苦,为自己,为家,也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许多工作,简单,平凡,中庸,实在。“阿湾”,莆田人,他们的生活、事业,好似一切源自天然,源自妈祖文化,自然,有特色,得到了妈祖的保佑。
持心常近厚,遇事不辞难。“阿湾”如同莆田先人,勇于担当命运,不逃避责任,与人为善,自求多福,目光如同月亮清澈,愈久而愈明亮了,心境也愈像水,流过风浪和碎石后,静静看着远处的月起月落,了然自己的年光和世界的年华。对我来说,“莆田人”带给我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立心天地厚,接统林妃前。新妈祖,智识追求上的热忱、勇气和无限深刻化,主体是“界外妈”。里头的“莆田人”,有“阿湾”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