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职场菜鸟成长记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提问比回答更有意义, 但大部分人都不会提问

2017-05-03  本文已影响76人  今目标

一个做人力资源的姐们儿,打算从天津跳槽到北京,他问我:“我投的一家北京的大公司即将给我offer了,但代价是从主管降成专员,可是现在天津的公司,答应给我升职加薪,我还该不该跳槽呢?”

我问她“为什么要跳槽呢?”

“想去北京闯一闯。”

“为什么想去北京的大公司呢?”

“大公司规模大,也更加正规。”

“为什么要去规模大的企业呢?”

“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流程。”

“有完善流程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能够让我学到更加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

“学到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向上突破的重要基础。”

“好,那么现在的企业即使给你升职,是否能让你学到完整的体系呢?”

“不能,我明白了。”

我通过提问,纠正了她对问题的定义。她的问题不该是问“该不该跳槽”,而应该是“哪个公司能给我学到完整人力资源体系的机会。”

我们得不到答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正确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反思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和意识。通过不断地提问,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提问,不仅能帮助别人厘清头绪、解决问题,还能激发潜能、自我思考。并且,通过提问获得的解决方案,比别人直接提供解决方案更能激发自己的潜能。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概念  

提问可分为两种,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提一个比较概括、范围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便于信息的收集、启发回答者思考。

比如 “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吃水果?”“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一般情况下,“什么”,“怎么样”,“如何”,“何时何地”,“谁” (即What, How, When, Where,Why)都可以算作开放式提问。

而封闭式提问,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不至于跑题。

比如 “苹果是水果吗?”“你是在等人吗?”

可以用“Yes or No”,或者“对,不对”来回答的问题,都可以算作封闭式提问。

今天,我们着重来讲讲开放式提问,至于封闭式提问,我们以后再说。开放式提问看上去很容易,但在对话中,很难做到。原因有以下三点:

比如你问朋友,“你觉得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虽然也是开放类问题,但往往由于范围太大,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在问一些类似于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问题的时候,对方可能出于双方关系或者面子的考虑,而不给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老板问团队,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尤其在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或者经验方面,往往会直接问对方,“你试过这样做吗?” “你有没有试过那样做?” 这样东一棒槌,西一榔头,就又变成封闭类问题了,得到的信息就会变得有限,因为你开始一个个去试答案,而不是想方案。

  策略  

一、缩小问题范围

缩小问题的范围,通过这个步骤,理清真正的需求和目标。

朋友:我太忙了,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法做。该怎么办?

A:这个问题有点大,所以这次你打电话给我,我们聊完之后,你希望具体在哪方面能有一些不同或者改善?

朋友:嗯……我现在工作加班太多,占据了很多个人时间,所以可能是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吧。

通过缩小问题范围,把新的问题聚焦在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上,通过这样一层层深入地问问题,就能够排除一些无关信息。

二、聚焦不同时间段提问

聚焦不同时间段,问和过去、现在、未来相关的问题。

通过缩小范围,定位到真正的目的之后,可以试着问一些不同时间范围的相关问题,比如过去在这方面已经尝试过的方法有哪些,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形是怎么解决的,未来的一年或者三年后希望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朋友:我不确定要不要离开现在的单位,这里稳定,但又一成不变。

我:我们设想一下,你十年后还在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读者:可能会变成和现在单位的大姐们一样,聊的无非是老公、孩子、学区房吧。

我:那你理想中的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朋友:忙碌充实,不断成长挑战自我。

我:现在到之后的十年,你都呆在这里,十年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朋友:可能会有些遗憾没有尝试别的活法吧。

我:你在现在的单位,做过哪些能够达到理想状态的尝试吗?

朋友:我做过1,2,3,但是好像也没有达到我觉得理想的状态。

我:在现在这家单位工作之前,你有什么时候觉得状态是比较理想的?

朋友: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那现在和那时相比,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呢?

……

通过聚焦不同时间段的行为、想法、情感,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切入比较,帮助对方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容易做出决策。

三、换一种正面积极的方式

在问一些可能会得到负面反馈信息的时候,回答的人可能会担忧有损双方的关系或者面子,难以给出真实的想法,或者直接回避问题闭口不谈。多去考虑一些“我还可以做什么”,“我现在还有哪些其他的方案选择”,会更容易打开思路。

反例:

老板:这个方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团队:……差不多了吧,没什么,挺好的。

例子:

老板:这个方案,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团队:可能在流程/执行层面,还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四、立刻行动

在落实具体行动的时候,有时候会有特别多的方案,难以全部同时执行。也有一些时候,一个方案都没有,看上去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聚焦一些小的方面作为突破口。

尝试去问一问,如果有一个立刻就能去做的方法/行动,会是什么?会更容易拆解问题,发现问题可以解决的那部分。

  总结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

好的问题远比问题的答案更有力量。好的问题会重新架构和定义问题,能够挑战你的思维。它们会给我们的假设泼上一盆冷水,逼迫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并激励我们去学习和发现更多的东西。它们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