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会

回首南大段(5)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42人  微光_b073

当年在南大段下乡时,也接触了村里一些青年人。记得有个叫栓兰的年轻人。是几队的,记不清楚了。他比我们大几岁,上中等个子。黑瘦的面庞显得很成熟。当时正是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但是栓兰却逆流而上。有一次碰到栓兰,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自行车后面驮着两筐东西,用布盖着。便问他去干什么?他看了看周围,没有人。便悄声跟我说:“收了点儿鸡蛋,准备到焦作去卖。”同时告诉我到焦作再去收点儿啤酒瓶,纸箱等两头不落空,可以多挣点儿钱。并再三嘱咐我,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在当时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只是觉得这个人胆子比较大。可现在回想起来。拴兰这个人是比较有经济头脑的。当时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搞个体经济。还是比较超前的。改革开放以后,他家马上就富了起来。后来我们第一次回南大段时(大概是95年左右)。听说他家已经有了两部汽车,盖了豪宅大院。并且全家都搬到了天津做生意去了。

另外还有一个叫铁锤的青年,平时经常到大队部知青宿舍来找我们聊天儿,记得有一次,他到大队部叫我去给他帮个忙。我便跟着他出来,他告诉我,帮他去邻村的姐姐家拉一点东西。路上他告诉我,是去把姐姐家的自行车、缝纫机拉到他家。你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别人给他介绍个对象,明天到家里来相亲。所以必须先准备一下。河南70年代的农村,结婚找对象必须有三转一响32条腿。三转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32条腿是大衣柜,五斗厨,写字台,梳妆台,沙发,大床等(加起来32条腿)。当年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是紧俏货。光有钱还不行,还得必须有工业券。所以他家没有自行车和缝纫机。便去姐姐家借来,相亲时用。相完亲再还给姐姐。当时我想这不是骗人吗?现在回想起来,铁锤的做法,反映了当时农村为了娶媳妇儿,经济上有不太富裕,但又要符合当时农村彩礼标准的一个做法。到了80年代,三转一响,已经不行了。变成了三大件儿,就是洗衣机,电视机,冰箱。90年代变成家具家电,3金1银一冒烟儿。三金是金戒子,金手镯,金项链。一银是银耳环。还有一冒烟是指摩托车。2000年以后彩礼变成了万里挑一,就是需要10001块,03年前,上万的还不太多,都是一些6666,8888等吉祥数字。到07年基本上都突破了五位数。到10年更是上升到了几万。2010年以后变成一动不动,一动是指小汽车,不动是指房产。现在这几年,更是厉害,必须是在城市要有一套房。当然,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每个时段略有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一直在水涨船高。

去年王慧丽从美国回来,跟高洪新,姜林燕等几个人一起,回南大段看了一下。感觉变化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住的宿舍,大队部房子都已经拆了。通往林场的路,已经找不到了。南大段和原来的公社谢旗营,基本上都连成了一片。给我们的感觉,南大段村的发展不是很超前。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还是个未知数,但愿我们以后再次回南大段的时候,能看到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的南大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