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哲思想法

从年号读懂北宋政治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若亦书

关于苏轼的生平到这里就结束了,像一切为了告别的聚会一样。最后,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用年号来梳理一下时间线。

理解宋代的年号是概要性地理解宋代历史的一个诀窍。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所谓景祐,意思是“大大地保佑”。“景”在古汉语里有“大”的意思,比如今天的北京景山,意思就是大山。

书亦泽

景祐之前的年号叫作明道,明道一共只有两年。明道元年程颢出生,明道二年程颐出生,就这样凑满了程朱理学当中的二程。

程颢被尊称为明道先生,程颐被尊称为伊川先生。后来洛蜀党争,程颐和苏轼成为死对头。

明道这个年号之所以只用了两年,一来因为避讳,二来因为天灾。

书亦泽

当时宋朝和辽国和平共处,礼仪方面互相尊重,已故的辽景宗耶律贤有个小名叫明扆,和宋朝的年号明道里边都有一个“明”字。宋朝为了避讳,必须把年号改掉。

这时候宋朝正在闹旱灾和蝗灾,所以改元景祐,希望上天多多保佑,让灾害赶紧结束。

宋仁宗在位时间很长,年号换的也多。景祐之后,改元宝元。就在宝元元年,党项首领赵元昊建国称帝,以“夏”为国号,史称西夏,还把宋朝赐给自己的赵姓取消,改姓嵬名,改名曩宵。

在宋朝的角度来看,既不能顺着赵元昊的心意叫他嵬名曩宵,也不好继续叫他赵元昊。那么,取消赵姓,就意味着赵元昊变成了元昊。

这就带来了新的麻烦:作为年号的宝元的“元”容易让人想起元昊的“元”,心里不舒服。

那就换个年号吧,于是改元康定,意思是富裕而安定。单从涵义来看,康宁没什么缺点,但是康定用了没多久,有人说这个词听起来太像谥号了,不吉利。

书亦泽

这倒不算吹毛求疵,因为“康”和“定”单独使用的话,还真的都是谥号里的常用词。谥号是给死人用的,年号搞得太像谥号确实不好。

于是年号继续换,这一次,换成了著名的庆历。

庆历的意思是“吉庆的日历”。这里怎么会有日历的事呢?这是因为司天监,也就是皇家天文台,刚刚编好了一部万年历,名叫崇天万年历。这是一桩大事,正适合用它来做改元的名目。

书亦泽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在这个庆历四年,苏轼还是个九岁的孩子。

庆历之后,年号又有皇祐、至和,然后就是宋仁宗最后的年号:嘉祐。

嘉祐时期是苏洵扬眉吐气,苏轼和苏辙暴得大名,开始走入政治生活的时期,苏洵的文集就是以嘉祐年号命名的,称为《嘉祐集》。

书亦泽

宋仁宗驾崩,宋英宗继位,改元治平。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和苏辙为父亲服丧。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宋神宗继位,改元熙宁。

苏轼的政治生涯主要是从宋神宗时代开始的。

北宋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到神宗是第六位皇帝。神宗即位之后,第一个年号叫作熙宁,涵义是太平安定。但熙宁年间既不太平,也不安定。

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熙宁年间开始的,史称熙宁变法。熙宁七年(1074年)开始连年干旱,到了熙宁十年(1077年)总算好转过来,所以改元元丰,我们可以理解成:丰收了,老天保佑了,让我们打起精神重新开始吧。

书亦泽

元丰年间,变法还在继续,所以人们也会把熙宁的“熙”和元丰的“丰”单独拿出来,把这场变法叫作熙丰变法。

为什么不叫熙元变法呢?因为“元”这个字在年号里边用得太频繁了。

熙宁、元丰年间,是新党当政,旧党下台的时期。乌台诗案就发生在元丰二年(1079年)。

宋神宗驾崩,年幼的宋哲宗继位,改元元祐,涵义是:这是一个受到上天保佑的新开始。

元祐年间,高太后摄政,旧党翻身,新党倒台。司马光主持大局,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是一个很特殊的年号,据说是在宋神宗的年号“元丰”和宋仁宗的年号“嘉祐”当中各取一个字组合来的,意思是:元丰年间的新法有很多弊端,要用嘉祐时代的政策来做补救。

书亦泽

这种拟定年号的风格,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作贞元法。

事情还要追溯到唐朝,唐德宗向往唐太宗的贞观盛世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就把“贞观”的“贞”和“开元”的“元”拼合成“贞元”,作为自己的年号。

宋朝拟定年号,很流行贞元法。宋朝第一个使用贞元法的年号就是元祐。元祐的身影还以贞元法的形式出现在南宋:宋宁宗的年号“庆元”,就是用贞元法把宋仁宗的“庆历”和宋哲宗的“元祐”合并而来的。这意味着,元祐时代是一个被后人怀念的时代。

书亦泽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故。九月,司马光病故。

司马光死后,旧党分裂,尤其以程颐为首的洛党和苏轼为首的蜀党水火不容,史称洛蜀党争。

宋哲宗亲政之后,改元绍圣,涵义是:继承父亲宋神宗的遗志,把改革路线继续下去。

绍圣年间,新党翻身,旧党倒台。苏轼被越贬越远,一路贬到广东惠州。

书亦泽

绍圣五年,有人捡到了一个玉石印章,很可能是汉代的传国玉玺。所以第二年改元元符,涵义是:天降祥瑞,大大的祥瑞啊!

苏轼却没从这个祥瑞里边得到任何好处。元符刚刚元年(1098年),他就又被贬官,贬到海南岛上,已经没有更远的地方可以贬他了。

元符这个年号只用了三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继位,向太后短暂摄政,改元建中靖国,涵义是:既不新也不旧,大家别再搞党争了,好好让国家安定下来吧。

书亦泽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逝。

建中靖国只有元年,第二年就依着宋徽宗本人的意思改元崇宁。被崇尚的这个“宁”,就是宋神宗的熙宁。这就意味着,政治方向又要转向新党了。

苏轼的一生,乃至身后几百年,都被党争的漩涡左右着。到底“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是寻找一个可以让大家共同认可的底线,在底线以上做出良性竞争,这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了。

书亦泽

单从人的共性来看,似乎可以期待天下大同;单从人的排他性来看,差异性又总是在被有意识地放大,群体与群体间的矛盾总会向着尖锐化的方向发展。

历史哲学为此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框架,在最核心的两股思潮里,雅斯贝尔斯的一派支持前者,斯宾格勒的一派支持后者,他们掀起的尘埃直到今天依然也没有落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