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 布 德 文窗 里 窗 外布 犁 不 弃

《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萌三易

按语:《十三经》是指儒家的十三部核心经典,内容极为宽博。自汉朝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南宋。“经”本指织布过程中的纵线,引申为经常,代表着永恒的真理,在中国古代,“经”具有神圣的意义。《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发端,主导和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之久,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源头活水。

还记得在学校时,所有人都对语文课本上的一行字痛恨不已——

“请朗读并背诵全文”

特别是诘屈聱牙的上古文字,简直令人闻而丧胆,见而下泪。

与此同时,很多可爱的童鞋却都会在本子上抄些歌词,手抄不说,倒背如流都是小case。

《诗经·秦风·蒹葭》

其实,上古的诗歌虽然不好读,其本质却和今天的歌词差不多,翻开《诗经》,你将欣赏到的是一场歌舞盛宴。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录像录音,所以可能既听不到歌也看不到舞,不过没有关系,今天就选择《诗经》这本书来八卦谈谈 o(*≧▽≦)ツ

《诗经·郑风·溱洧》

《诗经》,也可以叫它《诗》,或者《诗三百》,总之这就是一本记录了三百零五种歌的歌词集,创作时间从西周一直横跨到春秋中叶。

五百多年,三百多首歌,平均下来一年连一首都分不到有木有!这可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不擅创作,一方面,漫长的时间总会磨灭一些东西,另一方面,《诗经》也是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的,多了,就不叫精品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番挑选,为啥挑?谁来挑?

要知道,现代人从河南去趟陕西,坐飞机都得个把小时,搁在先秦时代,周天子想了解下诸侯国的情况,或者诸侯王想知道一下“老百姓的呼声”,不可能亲自动身去微个服私个访。

光看报告,脑子又很容易木掉,于是他们机智地选择了——听歌!在民歌中,往往就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真实的心理。

当时有专门负责采诗的乐官,有些文献记载,采诗也是养老工作,男的到六十岁,女的到五十岁,没有孩子赡养,就能申请在本地采诗,朝官府换来生活费(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六 )。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冯远 画)

当然具体的搜集方式在后世始终有不同争论,可以确定的是,采诗、献诗、采集过程中的编辑修改删定都是存在的。

最后一个为选诗出力的大概就是孔子,有种说法认为,三百零五篇,全部都是经他老人家一手选定。

自古以来,学者们在这事上不止吵吵过一回,其实想想就知道,就算孔导师是个听歌狂魔,他也绝无可能一个人搞定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但《诗三百》之所以成为儒家经典,历代考生必读,却不能不说有孔子的功劳。

从老百姓那里采集的民歌,在《诗经》里的正式称呼叫做“风”。还有一部分歌主要来自贵族的交际宴会,叫做“雅”,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国家祭祀中用的祭祀音乐,叫做“颂”。

(范曾先生书)

知道《诗经》,就得知道与《诗经》有关的六个字,“风”、“雅”、“颂”三个字占了一半,另外一半,曰“赋”,曰“比”,曰“兴”,这三个字说的其实就是歌的文字修辞形式。

“她舞姿摇曳又漂亮,在那宛丘高地上,心里暗暗恋着她,可是难得见希望”(《宛丘》),上来就平铺直叙讲述了一段悲伤的单相思,叫做“赋”。

“雎鸠鸟儿叫关~关~,停在河边小岛上呦,姑娘纯洁又美丽,真是君子好配偶”(《关雎》),鸟叫和姑娘其实没啥直接关系,只因歌者的“任性”就成为开头,叫做“兴”。(小编乱入:也许姑娘姓关?)

“比”的概念尤其好理解——就是比喻。

《国风·周南·关雎》

说了这么一大段,有人会问,现代人为啥要知道这些?

我想说,年轻人!我们不说什么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不说什么能多识草木虫鱼之名——要是能随口道出“驹”、“騋”、“骖”、“骐”、“骃”的名目,博得众人佩服,那也真真是极好的。关键在于,从这书里可以学!怎!么!谈!恋!爱!

不会夸妹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帮你搞定一切。

不会说情话?“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来拯救你。

已经老夫老妻不谈浪漫了?那还可以用“男的爱上个人,分分钟跑脱。女娃爱上个人,可就难以自拔。”(《氓》)来教育自家那个差点爱上小混混的女儿嘛!

《国风·卫风·氓》

只可惜,秦始皇大概一直没发现它的实用性,以至于焚书坑儒时一把火也烧到了这书。

此举直接导致到汉代的时候《诗经》学派分成了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是新派的今文经学,后一家是老派的古文经学。

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漫长而漫长的故事了,下次再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