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而写

2020-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在黄金海岸的神勇小豆豆

曾有无数次,我感动于生命本身带给人类的各种奇妙体验、故事和力量。我想写下来,那些在他人或自己身上见证过的许许多多的感动和生命的美妙。

(一)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记得当年初出茅庐,空有满腔热情而咨询技能十分稚嫩的我在一间中学实习,为该校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一些固定的学生来访,十五岁的少女M是我的其中一个来访者。她有着一张皎洁的脸,美好的五官,家庭也似乎相当不错。可是每次来咨询室,她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烦恼。有一天,她惯常的坐在我面前幽幽的诉说着什么,突然我一晃神,一句话忽然闪进脑海:“少女的脸像圆月一样美丽。” 谁能想到呢,这样一个月亮一样皎洁美好的少女,有着那么多的细碎的痛苦、恐惧、自卑和挣扎在耗费着她的大好时光。

然后这句话就神奇的一直待着不走,让我在当天下班后以及以后的好多天中还在仔细回想。我非常肯定,这是在我九岁的时候看到一本繁文翻译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面,最经常用来形容美貌的姑娘的句子。我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当时的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每个故事里面,女主角都像圆圆的月亮一样。也更因为,几十年前资源缺乏,作为一名普通工农之家的孩子,我谈不上有什么课外书可读,有啥看啥,连报纸上的广告我都不放过。这本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故事书落在手上,这么经典和有趣的书我自然看得着迷,硬是无师自通把繁体字都看明白了。

文字就是那当初让小小的我体验到世界之大之美的桥梁。文字当中构建的故事更是让人打开眼界。我喜欢看书, 尤其爱看故事书。对于写作却是从无奢望,作文能在考场上拿到高分,可能就是我当时最大的写作(老师布置的作文)动机了。

(二)

后来我也有过一段百分百自愿而且非常狂热的“写作”时光 ----那是在电子时代来临前夕,手写信件还非常盛行的九十年代。初中升高中转校,高中毕业赴外地上大学,每次转换学校,我都会写很多很多的信给过往的好朋友们。每一封信都饱含感情,又精心打造内容,把自己的近况、身边的新鲜事娓娓道来,务求引起对方的趣味,同时也回应对方上一封信的内容需求。

这个时候的文字扮演了沟通心灵的直接媒介,我们的自我价值在对方的阅读体验中得到了实现。

(三)

我也曾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积累系列写作的机会。不,与其说错过,应该说是主动放弃了作出努力。比如说千禧年之前我的留学经历,当时想,出一本书记录自己作为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好啊。结果没写成。后来毕业回国,一个人去了刚要腾飞的上海(那时是房价才三四千的上海)工作。我想,写一写这孤身在上海的日子把。结果也没写出什么。再后来,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旅行的时候想写游击,当上妈妈之后想写育儿手记....

总而言之,文字于我,渐渐成了生命热情美好一面的水中月,镜中花。无比渴望,觉得很靠近,却无法真实成型。遗憾总归是有的啊。

(四)

回到主题,我要为何而写?英国作家奥威尔把人的写作动机分成四类:第一是要彰显自己,满足个人的需求。这个需求也许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出人头地为人认可,也许是自我的愉悦满足等等;第二是审美需求,写作者对语言的排列组合有特定的感受与输出的需求;第三是作者想要记录真实的历史以传后代参考;第四是作者有影响别人影响社会文化的需求。

我认为这四大动机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并存着,而且是可以随时间而变换的。在我自己身上,目前可能第一类需求比较明显,也就是满足个人的愿望和理想。我感恩上主对我生命的眷顾,让我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经历,并见证过许许多多陌生人他们的生命故事和改变。我选择去回顾和记录那些精彩的让我感动的片段和故事,分享出来。已分享之姿,也可实现我自己的个人生命需求---被看见,被认可,与他人联结。与选择相伴的,是根深蒂固的恐惧。恐惧“不够好,没价值”是造成我过往什么都写不出的最主要原因。一边写,一边内在有这样的批判声音存在。另一个恐惧是忧虑“ 如果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还写不出怎么办”。

其实目前处于看到自己的恐惧常常在线这个状态。且写且恐惧吧(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