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高山仰止,曲径通幽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金色年华0921

初识丁国斌老师,是2016年的一次中考阅卷中。那时我被分在“文言文阅读”组,组长便是丁国斌。

他就在我的对面。黝黑的脸庞,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眼睛专注而发亮。他不善言谈,每次别人有问题和他沟通,他总是露出白白的牙,把笑容挂在脸上,目光柔和而羞涩。竟如邻家小弟般随和,温暖。

后来,“中语会”群里看到教研时他的严谨睿智妙语连珠,只觉五脏六腑无一处不妥帖;再后来,听到他在全国“圣陶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丁老师的形象如高山一样在我的心头矗立。

这次培训,看到有丁国斌老师的课,那个黑黑的窃笑的大男孩便浮现在眼前。

丁老师上的作文课《认识我的特点》,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关注选材的新颖与鲜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上的丁老师从容淡定,妙语连珠,或导或引,带领学生们在文字里徜徉,孩子们的思路无形中被打开,奇思,妙想,美词,佳句,人们仿佛听到了思想拔节的声音,台下听课老师掌声不断。

上课伊始,丁老师就抛给同学们一个问题:介绍你的特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第一个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我没有特点。丁老师说,你班级第六名,怎能没有特点呢?

第二个同学说,我的特点就是帅。

台下一片笑声。丁老师笑着说,帅是你父母给的,真正的帅不是外表,而是品德好,学识高,比如黄厚江老师,一个干瘦的老头,其貌不扬,可是讲起课来神采飞扬,那叫一个帅!列夫托尔斯泰,外貌奇丑无比,可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几个帅过他?

掌声响起来。看,丁老师三言两语巧妙纠正了孩子关于“帅”的认识,又用两个例子让人无可辩驳。这就是教学机智,真是润物无声啊!

然后,展示范文《这就是我》,学生朗读后,归纳“我”的特点:喜爱读书、风趣幽默、擅长联想。

在丁老师的启发之下,学生渐渐开始关注自身,寻找特点。

然后,丁老师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比如,关于“德”,丁老师设计两个环节:你耳畔哪些声音传递了美德?哪些行为展现出美德?于是,“谢谢”表现了感恩,“没关系”表达了宽容,“你好”表达了问候……平日里,这些看似平常被大家忽略的话语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不就是写作的素材吗?

在“智”这个环节,丁老师用了三组选择题,让学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每一组的A项都是学习生活,如考试考砸了,做题做错了,听课走思了,B项是参加航模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班,学生们都无一例外的选择B,由此,丁老师归纳:走出课堂寻找智。

在“美”的环节,丁老师先用罗兰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导入,设计以“——,真美!”的句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点燃,描述着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校园的落叶真美,飘扬的红旗真美,语文老师讲课真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逆行的背影真美,雨天父亲为我撑伞真美……丁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自然景物美,社会环境美,人的美,只要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最后,丁老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训练,你发现自己的特点了吗?然后,特别让新课开始的那两个学生回答,他们分别说到自己乐于助人,孝顺,丁老师对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给予表扬。最后,学生细数着这节课的收获,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课堂。

整节课,丁老师设计巧妙,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课堂上听到学生思维的碰撞,那就是拔节成长的声音。

丁老师的教学艺术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的高超,更表现在课堂上机智的语言处理,或引领,或评价,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

课后,十四中八年级语文老师现场教研,评课议课,参与教研的共有15名教师,丁老师在一众女教师的包围下,显得沉稳而笃定,威风又低调,他注定是不一样的存在。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个老师如此评价丁老师的课。

“丁老师不愧是我们的镇店之宝!”另一个老师说。

是啊,高山仰止,曲径通幽,做老师如斯,妙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