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华文学摄影

《摄影师与摄影家的区别,只有,一步之遥》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毕屹

《屹论·摄影》第三季~第36篇

图:晓崧

文:毕屹

      《摄影师与摄影家的区别,只有,一步之遥》

      记得几年前,曾听过一个年轻摄影家的作品分享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当时说的一句话。

      “我是做一名摄影师,还是当一个摄影家”。对于那时刚刚接触摄影的我,没有太理解这两个用词的不同。

      而后,他简单地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区别。如果想当个摄影师,了解和学会这张表就够了。

      大屏幕上,立刻闪现出一些数据,比如光圈、快门等在各种题材中的组合运用。这些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但不一定是有韵味、有深度的照片。

      接下来他又说,最终他决定当一个摄影家,不是仅用相机记录生活,而是要用相机表达思想。

      这些言论直到接触摄影两三年后,我才终于明白,原来摄影师和摄影家有着本质的区别。

      摄影师偏重于照片的视觉效果,摄影家则更看重把自己的思想图像化。说得更简单直白一点,就是摄影师拍他所见,摄影家摄其所想。

      为了把这一理论阐述清晰,理解透彻,我们还是用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诠释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

      今天分享的这幅照片,来自晓崧老师的一幅精彩抓拍作品。

      下午三点的广州站,人来人往。旅客们或行色匆匆,或左右顾盼。行色匆匆的旅客看来已是常客,通过这里往来于大江南北。而左右顾盼的人们,大概是头一次从这里出发,那焦躁不安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写在了脸上。

      如果是摄影师,面对这样的场景,大概会这样拍摄。前景是匆匆忙忙的旅人,背景是略微虚化“广州站”大楼。

      没毛病,但毫无新意。只是纯粹地记录,最多就是个环境人像照片。

      而摄影家怎么拍摄呢?

      首先,拍摄视角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大家都想到的机位,那怎么能拍出新意来呢。

      平拍,是最常用的,但也最难创造新意。俯拍,似乎条件又不太允许。只剩下仰拍了,也只有仰拍,才能在这种场景创造与众不同的画面。

      作者找到了一个正对广州站的地方,蹲下身体,用与地面基本平行,且略微上扬的视角开始构图和对焦。

      剩下的,就是守株待兔。一旦有人走进镜头,便迅速而冷静地轻触快门。一张、两张、五张、八张……

      也不知走过去多少人,更没算拍下来多少张。这一刻,只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作者知道,只有多拍几张,才有可能遇到一张满意的画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旅客,像上天派来的模特儿一般,不仅走进了作者等候的镜头,还如解放军仪仗队员般地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走了过去。

      这样的画面,才是作者想要的画面。这样的效果,才是作者的创作初衷。

      而定格了这样的瞬间,也就定义了摄影师和摄影家的区别。因为,摄影师和摄影家的区别,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  ***  ***

标题《踏上回家的路》

作者:晓崧

设备:iPhone 5

简述:A字型构图,低机位拍摄,曾刊登到《中国摄影》

***  ***  ***

感谢晓崧老师提供的精美图片,如果您也喜欢此篇图文,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