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时光深处的故事

汾阳岭的那个岭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4人  小爽姑娘吖

你记忆里有没有一个地方,陪你成长,陪你长大,在那个地方发生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事情,以至于后来的日子里无论你走向多远的地方,走到了多大的城,那个地方一直藏在你内心的深处……

图片为作者原创

汾阳岭,这是一个村名。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听说这个小村庄以前有个名字叫做“清储镇”。是的,在村子的南头墙上确实是写了一个什么镇……每次路过都可以看到那些被岁月磨得几乎消逝的字。

汾阳岭,为什么叫岭?因为要从南边的地方来汾阳岭,必须要上一个陡坡,那个坡很大,据说足有2里地,我对距离没有概念,只知道走起来很累,连大卡车走的时候都觉得很费力呢。但这是每一个汾阳岭人都总走的地方……也是过去二十多年我走了无数次的“岭”,那是我的家乡,是我的思念,是我一生都将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里很慌。因为我没办法做到精准的描绘汾阳岭的故事,因为我只是汾阳岭的一个小姑娘,太多关于她的事情我不知道,也无从说起。她有着历史古韵,有着她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淳朴的民风,以及平淡的流年。我该说些什么呢?

可我还是想写一写她,写一写这承载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的她。随着岁月流逝,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人已然渐渐的脱离了她,或是为了求学,或是在外工作,或是谋求发展,我们在慢慢长大,也慢慢的不再需要她。无论你需要或是不需要,你在乎或是不在乎,她都屹立在那里,你或许曾遗忘她,但她从不曾抛弃你。

-01-

她曾是五百年前的新农村,如今竟也巍巍老矣。

明朝万历十八年前,这里只是一座岭,岭上的地隶属于周围各村,但岭高路难,为了耕种要上走这么陡、这么远的路,搁谁谁都会疲惫。因此,岭上的土地就渐渐荒废了,于是乎,土匪开始在这里横行,有扰道路通行。万历年间,太平县来了一个知县,名叫候于鲁。他巡视间看到岭上土地荒芜,蒿草萋萋,很是不忍。唉,好好的地都废了,不行呀,要想办法利用上,也顺便处理土匪横行的问题。怎么办呢?诶,有了!在这里建设新农村,吸引周边人来这定居。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优惠,吸引了远近乡民,到岭上落户的人日渐增多,一座新村庄形成了,取名清储镇。(据说当时,太平县有人在京城做官,听说这件事后写了一篇名为《清储镇垦荒田记》的文章。村民把文章镌刻在碑上,这通石碑至今还在,只是碑身已破裂;清朝时编写《太平县志》,曾收录了该文。)

汾阳岭的那个岭

新农村建设成功,知县侯于鲁的付出功不可没。搬入新村庄的乡民们受益匪浅,内心十分感激侯知县,又因为知县是陕西渭南人,于是给村庄起了别名叫做“渭侯庄”。如今,侯知县亲笔题写的“渭侯庄”三个月仍然镶嵌在村北城门的门楣上,落款时间是大明万历十八年。

就此,这座村庄绵延数百年,发展至今。岁月无情,在她身上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新农村如今也已老矣。如今村子里保留了很多老房子,还有很多古树,年纪大的人们说这些古树年代已久,树上寄住着神佛,因此春节这类日子里人们会在古树上画红绳、红布、红灯笼等,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汾阳岭的那个岭

村内还有很多古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村民无知,也没人组织保护,这些石碑有很多都被认为是普通石头,弃于路旁。那篇刻有《清储镇垦荒田记》的石碑,那个明代的碑似乎也被扔在街道两旁,还有的都断了……希望日后这些有意义的古物可以受到重视。

历史即是经验,珍重方可前行,珍惜方能进步。保护历史,保护文明,愿每一个历史古地都能得以尊重。

-02-

记忆如同流水,这里承载的是我们的童年和欢乐。

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已经习惯了耳边车来车往的轰轰声。因为家住公路附近,所以这些年这些声音已经成为了耳朵里的一部分,不会觉得很排斥,甚至有时会觉得安心。这条横跨村庄的公路叫临夏线,是省道232线。道路上通行的车辆有一大部分都是半挂车,很多人都说你们的这个村庄真危险呀,尤其是对爱跑爱闹的小孩子而言,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呐?

确实,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放学后会被分成两路,一路是住在马路那边不需要过马路的学生,一路是住在马路这边需要过马路的学生。不需要过马路的孩子们放学可以走出校门各回各家,而要过马路的孩子们会由老师们守护着过了马路方可离去。我们学的交通规则不是“红灯停绿灯行”而是“一停二看三通过”。那个时候,我们出门去玩听到最多的嘱咐,是“不要去马路附近张啊!”(PS:张,是方言,类似于玩、耍、闹)。而大人们“危言耸听”的一起起交通事故,也曾一度被我们不以为然,后来越长大越觉得是真的危险。

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座小学。大概就在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吧,村委在村子的西边盖了一座学校,二层小楼,当时在村里几乎没有谁家里有钱盖小二楼。学校是新的,玻璃、窗纱、教具也都是新的。学生们从原来的村大队临时学校搬出来,换到了这个新学校里。

那个时候我们的作文里有多少人都在写着“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应该珍惜……”。确实是明亮了,什么都是稀罕的物件,学校对门也就景来了一家小卖部,卖东西的是一个老爷爷。一毛钱的辣片辣条,五毛钱的小当家,还有大大泡泡糖……都是我们的最爱,去小卖部买东西要上好多层台阶,下课之后那里总是爆满,热闹非凡。那个时候的童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把辣片撕成条互相分享,把卷的辣条铺开来慢慢体验“美味”,我们把口香糖带的贴纸贴在胳膊上觉得很酷,也曾因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而互相嫌弃……

在那所学校里,在那个年纪时,我们曾在冬天轮流给教室安蜂窝煤炉子;曾偷偷把老师上课用过的粉笔藏在教学楼后面的出水口;曾经历过教室烧醋防病毒防非典的紧张气息;也曾艳羡过某男老师和某女老师的私奔故事。那个时候我们不懂世界,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但我们无忧无虑、乐得自在。在我们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们时常有梦,五彩斑斓。我们眼神清澈,别无杂物。我们心有期待,希冀美好。

-0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村村有段难捱的日子。

每一座村庄都曾都过一段难捱的日子,人心惶惶。那段日子,村里三四十岁的壮年有好几个因意外而过世。大部分是车祸,村里的老人说不顺,要修庙。据说村里以前有个庙,后来不知怎的没有了,我也不知道过去那个庙是纪念谁,但汾阳岭有个丑姑姑的传说(PS:丑姑姑的传说很长,我就不细述了……),我猜想可能是纪念她吧。

古庙废弃了,古庙会也没有了。村里总是出事,就有人说是这些年不祭拜导致的。于是村里开始筹备修庙,重新兴复三月三古庙会,为此也特意重新新建了一个舞台。据说这几年的庙会都热闹非凡。不过很遗憾,我因为一直在外面从没有赶上过。

这是今年的庙会,请的运城的戏剧

人心惶惶的日子过去了,古话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那些意外究竟是怎样我也说不清,也不敢说。我们从小都是一边接受科学观的教育,一边听着身边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有很多东西到底有没有我们也说不清,毕竟很多事情用科学也无法解释。虽说我们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但是我们也不敢保证这种存在与不存在问题。有人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说:常怀敬畏之心,常念善人之举。为人者光明,为人者善良,为人者脚踏实地,便是正举,便是永生。

-04-

汾阳岭历经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她一面怀揣着历史的沧桑,一面又紧跟时代步伐发展。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断努力发家致富,房子翻新,家具换新,二层小楼已不是少数人的能力,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在时代的带领下越变越好。

越来越多人不再把精力放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很多人开始往城市走,发展自己的其他技能,田地里种着一些简单的作物,自己又在外面奔波挣钱。这不只是汾阳岭村,而是现在很多村庄的缩影。

不得不说,虽然我是这里的一份子,但我了解的只是她的一角。那也不能磨灭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和这些年她留给我们每个人的印记。

她是一个小村庄,不知名。她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她没有伟大的事业,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孕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汾阳岭的那个岭,虽小但在不知不觉中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