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良心是一种道德教养

2022-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抄书的人

“良心被狗吃了”,这在我们家乡是对一个人人品的最坏的评价,类似此人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的考语。可究竟什么是良心?很多人并不清楚。

人们以良心为尺度,但不知道何谓良心,不知道衡量良心本身就有个尺度。甲认为符合良心之事,乙可能不以为然。良心并不是孟子的四心四端,也不是宋明理学家们宣传的良知良能。因为历史证明,是否有良心的标准是变化的。

在中国不赡养父母是没有良心,可在西方各自核算不能说没有良心;在旧中国弟妹成家,长兄有义务为弟妹嫁娶操劳,所谓长兄是父长嫂是母,可现在这一套已经消失了。有钱的可以给点帮助,但作为道德义务已经免了。

现在不会指责这种人没有良心。一切都在变,良心的内容也在变。只有讲良心这一要求是不变的。

未发为性,已发为心。良心是人性的实现,这是儒家心性论的说法。其实,良心是一种道德教养。有没有良心,实际上是有没有道德的另一种说法。不同的是,良心不同于外在于人的社会道德规范,因为后者是从外面来规范人的行为,而良心则是公认的道德准则已经被内化为个人自觉的理性和情感的组成部分。

它仿佛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用教育的本能。实际上它是社会环境、家庭影响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的结果,是耳濡目染长期浸润的结果。一个社会通行的评价良心的标准就是它的道德标准。

有良心就是符合通行的道德,没有良心就是违背通行的道德原则。违背良心的所谓罪恶感,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自律,是内化的道德自我谴责。

只有抽象的人本主义者才鼓吹永恒不变的良心。其实同情心、恻隐心、是非心、仁爱心,都是变化的。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的人,不会看到爱无等差的所谓泽及全人类的同情和爱,只有上帝和佛祖才有这种同情和爱。

可他们在天国,并不在人间。在人世上,人的同情心、恻隐心,大都是倾向于相同处境的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才能相怜。放大点说,这就是爱的阶级性、社会性的问题。超阶级的爱与同情,有没有?有。对于一个有教养的道德高尚的人来说,可以有这种感情,但就阶级之间来说并不存在。

马克思看得最深,他反对把良心抽象化。他说共和党人的良心不同于保皇党人的良心,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无思想的人的良心,一个除了资格以外没有别的本事的陪审员,他的良心也是受资格限制的。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使用良心,但反对把良心抽象化,变为一种本体——心本体论。我们要真正使人有“良心”,从根本上说就应该净化社会环境,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成员道德自律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人性的呼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