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星光赶路——2022年生命叙事(一)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阔天空_1c02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纪伯伦

这一年,我40岁,工作已满21年。面对这组数据,原本想,会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期许,可当真正想梳理时,竟感觉写不出来。这种徘徊,从元旦前,学期即将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但,在“再等等”中,却无意间错过了网师要求提交生命叙事的日期。然而,写还是要写的,不为提交,只为回望来时路,继续乘着星光赶路。

一、工作篇

上半年,送走了六1班56名同学,也有些许的不舍与回忆,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师生之间相处一场,我们彼此却如此冷淡?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四年级带上来的,整整三年,也有一部分是六年级重新分进来的。

可是,我真的了解他们吗?我的教育着眼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吗?答案是否定的。好像,我的眼里只有“分”,孩子们的学习很被动,但并没有在我的带领下有所改善。

这要是搁在以前,我都不曾察觉。但现在,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很不好,这不应该是教育应用的生态。

下半年新接手了四年级(1)班,是由66位同学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开学初试着用温和的方式和孩子们相处,不料,孩子们每天我行我素,缺乏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意识,事事、时时都需要喊。一个多月下来,认识了他们的名字,却并不了解他们。

10月份,因疫情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是难熬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线上教学也是难熬的。

丽娜同学的提交作业,更像是和我在捉迷藏,小雪同学提交的黑图片,德文、梦涵、馨雨同学的一直不在线,任凭怎么呼唤,他们都在屏幕另一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疫情封控期间,不是家长也都在家吗?我没有唤醒孩子,也没有争取到家长的携手。

两个半月的时间走的那么漫长,孩子们成长了吗?我成长了吗?我引领他们成长了吗?答案又是否定的。

我的教育教学好像就走进了这样一个胡同,内心向往“师生生命润泽”的教室,实则上演我教你学,我说你做的练兵场。行走的有些艰难。

节选朱永新老师在《致教师》一书的前言中有一首小诗《我是教师》

教师,不是园丁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

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

(我的教学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很少有师生互相作用)

教师,不是蜡烛

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

以此去照亮学生

(好的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自以为讲的喋喋不休,很是尽职尽责,实则没能将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真正的唤醒。)

教师,不是春蚕

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

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

(固步自封,让我行走得很是艰难,哪有什么心灵的成长?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孩子们越来越应付,对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成为空前的挑战。如何改变?如何破解?)

教师,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

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

(我太想用某种工艺来修理,眼里没有活生生的孩子,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润物无声。)

教师就是教师

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

教师就是教师

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碌碌无为,疲于应付,想“管”,想“制”,没能为自己修炼多种武器,不只是平凡,更是平淡。)

我是教师

伟人和罪人

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

让人如履薄冰

(想成为伟人却成为罪人,师生生命分离,自我分离,恐惧无时不在,确实如履薄冰。)

我是教师

心底里喜怒哀乐翻滚

黑板上天高地远开阔

脚板下三尺讲台扎根

(心底里有喜怒哀乐翻滚,但黑板上没有天高地远开阔,本体性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的匮乏,专业知识的欠缺,囿于多年的习惯与经验,固步自封。)

我是教师

这是一份职业

更是一个志业

(在我这里还只是职业,而不是志业。)

我是教师

这是一份职责

更是一种使命

(自认为尽职尽责,实则按部就班。)

我是教师

时光缓缓显形

终见此生天命

(一年又一年,重复太多,思考较少,因此未见天命,重教书,轻育人。)

我是教师

以现在求证未来

让生命幸福完整

(每一个现在都决定着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需要心动,更需要行动。)

这一年,我依然忙于上课、批改作业、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感到疲惫不堪。那是因为我没有从这样的忙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没有把教育当做一种志业。

朱永新老师告诉我们:

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的。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我应该循着新网师教师成长的路径,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去学习热爱,找寻教育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